徐平,表字伯先,乃是徐陵之子。m.zicui.cc他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才华与智慧,声名远扬。在那风云变幻的时代里,诸葛恪奉命征讨山越之时,听闻了徐平的大名,特意邀请他担任自己的丞官。
此后,徐平因功绩卓着而得以升迁,成为了武昌左部督。在这个职位上,他兢兢业业,全心全意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对待每一项事务都一丝不苟。正因如此,他麾下的士卒们也深受其感染,无不竭尽全力地效忠于他。
话说这徐陵在世之时,曾在太末县为官。他一生清廉公正,政绩斐然,深得孙权的器重与赏识。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徐陵不幸离世之后,家中竟遭遇了一场浩劫。当地那些横行霸道的地方霸主以及强人们觊觎他家的财产已久,趁此机会蜂拥而至,将他家的田地、童仆、奴婢等等洗劫一空。可怜徐陵的几个儿子,其中就包括徐平在内,一下子陷入了艰难困苦的境地。
所幸的是,当时有位名叫骆统的仁人志士知晓了此事。他一方面挺身而出,代替徐平向官府申诉冤情,义正言辞地辨明是非曲直,并恳请官府严惩这些作恶多端的坏人;另一方面,他还亲自修书一封呈给孙权,详细陈述了徐陵生前的种种功绩以及如今其子所遭受的苦难,恳请孙权能够念及旧情,广施恩泽,对徐平予以救济和关照。
孙权闻知此事后,心中感慨万千。他深知徐陵乃忠臣良吏,其子女不应受此磨难。于是当即下令,安排徐平前往丹阳,让他在诸葛恪的麾下任职。从此,徐平迎来了人生新的转机……
骆统,生于公元 193 年,卒于公元 228 年,表字公绪,乃是会稽郡乌伤县人士,也就是如今的浙江义乌一带。他的父亲骆俊,曾任陈国国相一职,位高权重。然而,骆俊却因为坚守原则,拒绝了袁术借粮这一无理要求,从而招致袁术的怨恨。最终,袁术派遣刺客将骆俊暗杀,使得骆统幼年便失去了父爱和家庭的温暖。
尽管遭遇如此重大变故,但年幼的骆统并未因此而消沉气馁。相反,他自幼立下远大志向,决心继承父亲的遗志,奋发图强,以自己的努力成就一番事业。在成长的道路上,骆统饱读诗书,研习兵法谋略,不断提升自身的学识和能力。同时,他也注重品德修养,为人正直善良,广结良朋益友,逐渐在当地崭露头角。
建安四年(公元 200 年),这一年对于年仅八岁的骆统来说,无疑是人生中的一次重大转折。就在这一年,他的母亲改嫁他人,成为了华歆的小妾。年幼的骆统不得不跟随亲戚一同踏上归乡之路,返回乌伤。
离别那天,骆统的母亲前来送行。当他拜别母亲登上马车之后,小小的身影始终面朝前方,未曾回过头去张望一眼。尽管身后传来母亲悲痛欲绝的哭声,但他依然坚定地坐在车上,不肯回望。赶车的人于心不忍,轻声提醒道:“夫人还站在那里呢!”然而,骆统却只是淡淡地回答道:“我不愿增添母亲的思念之情,故而不敢回头看她。”
回到乌伤后,骆统侍奉嫡母极为恭敬谨慎,凡事都以嫡母为先,从无怨言。然而,当时正值灾荒之年,无论是乡里乡亲还是远道而来的人们,大多生活艰难,陷入困境之中。面对如此情景,善良的骆统心中满是忧虑。为了能够帮助那些处于饥饿边缘的人们,他毅然决定减少自己的饮食份额,将节省下来的食物分发给更需要的人。
骆统的姐姐见他日渐消瘦,心中既心疼又疑惑。这位仁爱的女子品行高洁,因丈夫早逝且无子而归家居住。她留意到弟弟的变化,多次关切地询问其中缘由。起初,骆统总是默默不语,不愿让姐姐担心。但最终,在姐姐的一再追问下,他才缓缓开口说道:“如今这世道,士大夫们就连那粗糙的糟糠都难以果腹,我又怎能只顾自己一人吃饱饭呢?”听到这番话,姐姐不禁潸然泪下,埋怨道:“既是如此,为何不早些告知于我,偏要独自承受这般苦楚?””于是乎,这位心地善良、充满爱心的女子毫不犹豫地将自己所拥有的宝贵粮食赠予了骆统。不仅如此,她还立即将这件事详细地告诉给了自己的母亲。而那位通情达理且深明大义的母亲听闻后,对女儿的善举深表赞赏和认同。她同样认为女儿此举展现出了高尚的品德与贤惠之心。
随后,这位伟大的母亲做出了一个令人钦佩的决定——她号召众人一起分发并施舍更多的粮食,以便能够帮助到更多处于困境中的人们。这一义举迅速传遍四方,骆统之名也因此得以声名远扬,受到广大民众的敬仰与赞誉。
时间来到建安十七年(公元 212 年),此时的孙权正身兼讨虏将军之职,同时担任着会稽太守一职。就在这一年,年仅二十岁的骆统迎来了人生中的一次重要机遇——他被试用为乌程国相。要知道,乌程这个地方可是有着超过万户的百姓啊!然而,面对如此众多的人口以及繁杂的事务,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