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却展现出了非凡的才能与智慧。
在他的精心治理下,乌程之地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安居乐业的景象。当地的百姓们无不交口称赞骆统的仁德与宽厚,纷纷感叹他那卓越的治理能力实在是难能可贵。正因如此,骆统的出色表现很快便传入了孙权的耳中。孙权对他的功绩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和嘉奖,并特意召见了骆统,任命他为功曹,让其代理行使骑都尉的职权。此外,孙权还亲自作主,将自己堂兄孙辅的女儿许配给了骆统,成就了一段美满的姻缘。
自那以后,骆统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他始终致力于对时政的补救与考查,但凡有所耳闻或目睹之事,必定会全力以赴去处理解决,绝不会拖延至隔日。与此同时,他还常常苦口婆心地劝说孙权应当敬重并热情款待那些贤良之士,鼓励孙权勤奋不懈地钻研探索当下社会存在的各种弊端,并积极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案。在举行盛大的飨宴并赏赐众人之时,可以安排大家依次单独进见。君主应当亲自对每个人嘘寒问暖,表达出亲切关怀之意,用深厚的情谊去感化他们。通过这种方式,巧妙地启发和引导他们畅所欲言,毫无保留地说出内心真实想法。同时,细心观察他们各自不同的志趣爱好,了解其性格特点和才能特长。如此一来,受赏之人必然会深深感受到君恩浩荡,心怀感激之情,并萌生出强烈的报答之念。孙权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最终欣然采纳了骆统这一极具智慧的建议。
此后不久,骆统因功绩卓着而被任命为建忠中郎将一职,负责统率多达三千人的武射吏队伍。然而,命运无常,就在此时,凌统不幸离世。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骆统临危受命,毅然接过了凌统所统领的那支军队。肩负着双倍的责任与使命,骆统毫不退缩,以坚定的意志和卓越的领导能力继续引领着这支军队奋勇前行。
当时,税收繁重,各种名目的赋税和徭役层出不穷,使得老百姓苦不堪言。与此同时,瘟疫肆虐横行,无情地吞噬着人们的生命,导致民户数量急剧减少。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骆统心急如焚,他深思熟虑后决定向朝廷上奏。
骆统在奏折中言辞恳切地说道:“微臣听闻,身为一国之君,若想治理好国家,必须做到以下几点:其一,以广袤无垠的疆土作为强大富裕的基石;其二,凭借掌控权威与福祉来彰显自身的尊贵地位;其三,大力弘扬道德正义,从而赢得无上的荣耀;其四,让子嗣绵延不绝,方能享受长久的福气。然而,所有这些都离不开民众的辛勤付出。因为财富物资需仰仗民众去生产创造,国家的强盛依靠民众齐心协力贡献力量,君主的威严权力也要借助民众的支持方可树立,福泽祚运更是依仗民众的繁衍养育得以延续,良好的德行风尚需要通过民众广泛传播才能盛行不衰,仁义之举也有赖于民众积极践行方能发扬光大。只有当这六个关键要素全都完备无缺时,才能够顺应上天旨意,承接祥瑞福佑,并确保王室家族稳如泰山,江山社稷固若金汤。正如《尚书》所云:‘百姓若无国君统治,则难以彼此相安无事;国君倘若失去了百姓拥护,亦无法开拓疆土成就霸业。’以此推论研讨,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百姓正因有贤明的君主治理方才安居乐业,而君主也是由于得到众多百姓的扶助支持才得以建立国家政权,此乃千古不变、颠扑不破的永恒法则啊!”当今之世,强大的敌人依然存在且尚未被彻底消灭,整个天下也未能实现真正的安宁和平定。三军将士们面临着无穷无尽的战火纷飞和激烈战斗,而江边则时刻保持着高度的警戒状态,不敢有丝毫松懈。
与此同时,赋税的征收和调用一直以来都累积得极为苛刻繁琐。再加上瘟疫肆虐所带来的死亡、丧葬以及各种灾祸,使得郡县变得空虚无人烟,广袤的田野也逐渐荒芜起来。当我收到来自所属城邑的报告时,得知百姓的户数和人口正在一天天地减少。更为严重的是,这些剩下的居民大多都是年老体衰的残障老人,很少能见到年轻力壮的男子。
了解到这样的状况后,作为臣子的我内心犹如烈火焚烧般焦急万分。经过深入思考和仔细探究其背后的原因,发现主要问题在于普通民众缺乏对事物的正确认知和理解。他们本来就具有留恋乡土、不愿轻易迁徙的天性,更何况那些先后应征入伍外出当兵的人们,若是还活着便过着贫困艰难、食不果腹的日子;倘若不幸战死沙场,则尸体只能暴露在外无法回归故乡安葬入土。正因如此,老百姓们愈发眷恋自己的家乡土地,极度惧怕离家远行,甚至将出门远行视作如同面对死亡一样恐怖之事。
每当需要征调劳力服役之时,那些家境贫寒、负担沉重的穷苦人家总是首先被派遣出去承担任务。稍有财产的人,就出家中钱财来行贿赂,不顾倾家荡产。那些行事鲁莽、性格剽悍之徒,往往会逃窜至深山幽谷等险峻之地,并与盗匪勾结在一起。如此一来,普通百姓的生活变得愈发艰难困窘,身体虚弱且精神空虚。他们时常遭受饥饿的折磨,心中充满愁苦和焦躁之情。由于内心无法安宁,自然也就难以专心从事生产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