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陵,表字元大,乃是那风云变幻、英雄辈出的三国时期东吴的一名官员。m.juyuanshu.cc想当年,徐陵初入仕途时,不过只是区区一县小吏,但正所谓是金子总会发光,他出众的才能很快便引起了当时颇有名望的虞翻的注意。虞翻慧眼识珠,对徐陵大加提携,使得徐陵得以崭露头角。此后,徐陵凭借自身卓越的才干,先后出任三个县的县长一职。在这几个地方任职期间,他励精图治,一心为民谋福祉,将所管辖之地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安居乐业。因其斐然的政绩,徐陵受到上级的赏识与嘉奖,进而得以升迁至零陵太守之职。
正当徐陵官运亨通,前途一片光明之时,命运却跟他开了一个无情的玩笑。朝廷原本有意擢升他进入九卿之列,委以重任,然而天不遂人愿,一场突如其来的恶疾降临到徐陵身上,最终竟夺去了他宝贵的生命,令众人扼腕叹息。
再来说说徐陵的家族情况。他膝下育有一子,名曰徐平,表字伯先。这徐平自小便聪慧过人,声名远扬,就连虞翻都对他钟爱有加,并时常对旁人夸赞不已。长大后的徐平步入官场,先是担任了诸葛恪的从事,因其表现优异,后来又被诸葛恪看中,一路提拔,直至坐上了武昌左部督的高位。
后来,诸葛恪不幸遭奸人陷害身亡,其幼子诸葛建仓皇出逃。说来也巧,这诸葛建在逃跑途中恰好落入了徐平部下之手。按常理而言,徐平应当将诸葛建押送回京,交由朝廷处置。可出人意料的是,念及昔日旧情以及对诸葛恪的敬重,徐平竟然暗中派遣手下之人将诸葛建放走,使其逃脱一劫。
徐陵一生为官清廉,心系百姓,在他的治理之下,所辖地区政通人和,经济繁荣。他以自己杰出的治理能力和显着的政绩赢得了当地民众的衷心爱戴与赞誉,从一介小小的县吏一步步高升,最终成为手握一方重权的太守。而且,连朝廷都对他如此器重,欲授予他九卿这样的高官显爵,足见其超凡的能力和高尚的品德已深入人心,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尽管徐陵英年早逝,但其留下的光辉事迹和良好声誉,依然在后世传颂不衰。
虞翻,生于公元 164 年,卒于公元 233 年,表字仲翔,乃是会稽余姚人士,也就是现今的浙江余姚一带。他生活在汉末三国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以其渊博的学识和卓越的才能成为了当时赫赫有名的学者。
虞翻出身名门,其父乃日南太守虞歆。凭借着家族的熏陶与自身的努力,他在学术领域崭露头角,并最终步入仕途,成为了三国时期吴国的一名重要学者兼官员。
说起虞翻的早年经历,那也是颇具传奇色彩。最初,他效力于会稽太守王朗帐下,担任功曹一职。然而,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当孙策率领大军气势汹汹地进攻会稽之时,虞翻恰好遭遇父亲离世之痛,正处于守孝期间。但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战事,虞翻毅然决然地放下悲伤,身着丧服匆匆赶到太守府邸。
此时,王朗正雄心勃勃地计划与孙策展开一场激战。虞翻深知敌我双方实力悬殊,贸然交战恐会带来灾难性后果。于是,他毫不犹豫地脱下丧服,进入府内面见王朗,言辞恳切地劝谏道:“大人,孙策军势如破竹,锐不可当。我等若强行与之交锋,无异于以卵击石。不如暂且避开其锋芒,从长计议。”可惜的是,王朗并未听取虞翻这番金玉良言,执意要与孙策一决高下。经过一番激烈的鏖战,王朗最终还是无法抵挡孙策强大的攻势,惨遭失败。无奈之下,他只得率领残部仓皇出逃,一路奔至茫茫大海之上。而在此期间,忠心耿耿的虞翻始终不离不弃地追随在王朗左右,并竭尽全力地保护着他的安全。
历经千辛万苦,两人终于抵达了位于东部的侯官这个地方。然而,令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侯官县的县长竟然紧闭城门,坚决不肯让王朗及其部下通行。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困境,虞翻毫不畏惧,挺身而出,径直走到城门前,义正言辞地向县长进谏劝说。或许是被虞翻的诚恳和坚定所打动,又或是迫于形势压力,县长最终还是打开了城门,放行让他们进入城中。
进城之后,王朗感激涕零地对虞翻说道:“此次逃亡之路艰辛异常,多亏有你相伴护卫。但如今我们已暂时脱险,你家中尚有老母需要侍奉,你还是速速归家去吧。”虞翻闻听此言,心中虽有些不舍,但念及母亲年事已高,确实需要自己照顾,于是便拜别了王朗,踏上了归乡之路。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当虞翻回到家乡后不久,孙策竟不计前嫌,不仅依旧任命他担任功曹一职,而且还以对待挚友般的礼节来对待他。甚至有时,孙策会亲自前往虞翻的家中探望拜访,与他把酒言欢,畅谈天下大事。如此一来,虞翻深感孙策的宽厚仁德,从此更是死心塌地地为其效力。
孙策此人,性喜轻骑出游狩猎。一日,他又欲外出游猎,虞翻得知后赶忙前来劝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