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之一的詹大鹏。
看来这次真是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夏巽毫不犹豫拨通了一个电话:“常夏?我在省人医,你抽空过来一下。嗯,越快越好。”
二十分钟过去,詹大鹏一伙没有露面,编辑的电话先来了。
“没有爆点,没有矛盾。我重新编辑了。”
这是编辑的评价。
不光如此,他还明确告诉夏巽要想让新闻吸引眼球,要么说地铁站导致健康的乘客猝死,要么是医院抢救不及时,错过黄金救援时间。否则这篇新闻发布了也没意思。
刚挂上电话,夏巽还没有收拾心情,常夏来了。
“怎么这么快。”“今天只有晚课,正好在辰东桥附近逛街——出了什么事?怎么在医院?你受伤了?”
常夏左看右看,活泼的模样。
作为夏巽的大学晚辈,常夏与夏巽的缘分可以说是十分神奇了。夏巽毕业五年后,作为记者回校采访名师,没想到偶然发现其中一位学者级别的教授涉嫌剽窃、抄袭学生研究成果。夏巽孤身调查此事,自然受到了多方面的压力,甚至被监视跟踪,限制人身自由。关键时刻,学生会派来与夏巽做接洽的小学妹帮他完成了最关键也最危险的取证,最后这篇报道得以见天日,涉事教授被免职,阻挠调查的人员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处理,而当时立功的学妹,正是常夏。
作为一名文学院的大二女生,常夏有令人难以望其项背的天赋:过目不忘。一般的画面与文字,只要她见过一次就会牢牢记在心里,无论何时回忆起来,都不会有半点差错。
可惜的是,在某一方面天赋异禀往往意味着另一方面的缺失,常夏的逻辑推理能力不足,这也导致她的成绩并不好,尤其是需要逻辑思考的数学和物理。幸而常夏生性开朗乐观,在自己的专业课里也如鱼得水,其他人需要下苦功夫去背去记的内容她只要看一遍就能刻在脑子里。在不考虑今后发展的前提下,常夏还是非常适应现在的生活。
有了这样一个内存强大的人工智能储存器,夏巽很乐意带着常夏一起行动,得益于常夏年轻无害的外表,她能替夏巽搜集到非常多的信息。
这次医闹夏巽之所以想到她,是因为常夏曾经目睹过三次医闹,而其中一次医闹的组织者,就是詹大鹏。
说来詹大鹏也算是个传奇人物了。早年在路边碰瓷,某次好巧不巧碰到了涉黑性质的医闹头目胡伟。一顿教训是免不了的,但詹大鹏见对方医闹收入高,风险又小,主动要求加入头目胡伟麾下,一起开疆拓土。
胡伟见詹大鹏有几个能成事的兄弟,加上他四肢发达脑筋灵活,同意了。
詹大鹏在胡伟手下干了几年,掌握了医闹的诀窍,又钻研出自己的一套办法,取代胡伟成了本市医闹第一大户。但詹大鹏心里清楚,胡伟搞医闹,是因为当初他和医院有过节,背后又有黑道,医闹纯粹是找医院麻烦泄私愤。他詹大鹏看着生意兴隆,实际上只靠这个挣钱,没有背景,胡伟想搞垮他比捏死蚂蚁还简单。因此詹大鹏不管医闹多红火,始终对胡伟恭恭敬敬,遇上合胡伟胃口的委托还会主动转给他。从此詹大鹏背靠大树,呼风唤雨,好不自在。
也因此,詹大鹏的医闹竟然没有引起重视。那些关于詹大鹏的报道不是在刊登之前就被公关,就是曝光不久就被删除。再加上詹大鹏的医闹从来不见血,没有引发多严重的后果,医院也倾向于给钱了事,所以詹大鹏之流在这一行当如鱼得水。
“我见过詹大鹏医闹,是2015年8月21号,有个住院的老人要求关闭空调,同病房的病友不肯,老人活活气死了。老人死后他的家属要医院赔偿,医院拒绝,家属找来詹大鹏。詹大鹏的闹事流程是先在医院大厅制造动静,污蔑院方空调开得太低,导致老人病发去世,之后和院方谈判。医院提出可以给两万元作为安慰,被詹大鹏拒绝。谈判破裂后,詹大鹏在医院大厅摆灵堂,停棺材,在所有科室门前烧纸钱,用水泥墩子阻挡停车场。院方报警,警察走后詹大鹏就卷土重来。三天后院方迫于无奈再次谈判,这次钱增加到十万,詹大鹏仍然不满,故技重施。经过将近半个月的折腾,最终院方赔偿死者亲属六十七万,还帮死者亲属家亲戚共计三十九人进行了全面的身体检查。”
这些事都是三年前夏巽听常夏描述之后整理出来的材料,常夏牢牢记在脑子里,按照顺序叙述出来。
“三年了,还是老样子。对了,我刚刚拍了照片,你看看是不是当初那伙人。”
常夏仔细看了一遍录像,点头肯定道:“为首的这个肯定是他没错,但是他的同伙有不少新面孔。”
“确定是他那就没问题了。”
夏巽看了眼手表,已经是上午十点了,医院里人来人往,地面上的纸钱虽然早就被打扫干净,但是关于刚才发生的事,人们还在议论纷纷。方才那个被詹大鹏手下吓到的老人正扶着墙壁一步一步挪动着,夏巽决定去碰碰运气,和常夏耳语几句,常夏恍然:“我这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