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9月21日,洛克希德14型的发展型L18“北极星”首次飞行。该机载客14人,装有两台莱特公司生产的149千瓦R—820发动机。1940年3月,内陆航空公司开始使用这种飞机。“北极星”共生产600余架,被广泛用于民航和军事运输。
以上几种洛克希德飞机的总产量约达1000架,它们为后来的4发“星座”和“超星座”系列飞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波音247和道格拉斯“商用飞机,”加上洛克希德“伊莱克特拉”系列飞机,为现代运输机奠定了基础,它们首先采用了光滑的承力金属蒙皮的悬臂式下单翼设计,可收放式起落架、襟翼、变距螺旋桨、机体除冰设备、自动驾驶仪、双套操纵系统和飞行仪表。后来的型号众多的4发单翼机,包括当今涡轮喷气式飞机的出现,都应归功于波音247和道格拉斯公司的双发飞机,这两种飞机在35~40年前就为航空运输机树立了新的标准。
民航机的舒适要求
最早期的许多飞机乘客都是坐在敞开的座舱内飞行的,由航空公司借给他们飞行服。因此,确实可以说,航空公司历来都在关心乘客的舒适问题。
如何保暖和减小噪音是早期飞行的主要问题。不久,人们开始利用发动机排气为座舱提供暖气,但研制低噪音座舱却用了许多年的时间。早期的飞机用蒙布作为舱壁,飞机内部的噪音几乎同外部一样大。在三发飞机中,造成噪音大、振动大的主要原因是中央发动机。随着飞机效能的提高,可以为隔音增加一些重量了;同时,隔音材料本身也在不断改进。
在最初的飞行中,通风并不成为问题,因为大部分飞机的机窗都可以拉开,一些容克斯公司的单翼机竟像火车一样,舷窗可用拉带拉开。速度提高后,不可能再用敞开式舷窗,飞机上出现了通风孔,这又提高了安全性;因为在一种英国飞机上,人们竟可以拉开舷窗,将手伸出撞上螺旋桨;至少有一种法国飞机在座舱内贴有注意事项:“严禁向窗外扔东西”,以防给地面人员带来危险。由此看来,使用通风孔确实有不少好处。
在20~30年代,大多数飞机的座舱实际上是长方形的,舷窗在机身两侧,两排座位,有一个装小件行李的行李架,舱壁上一般有一幅地图,备有一两样器具,座舱下有呕吐盆。在座舱后部通常设有一个卫生间。
座椅的设计水平不高,当时主要考虑如何减轻重量。几乎所有的飞机上都没有地毯。多年来,容克斯公司的飞机是备有座椅安全带的唯一客机。
1931年,帝国航空公司开始使用汉德利·佩奇公司的四发“大力神”和“汉尼拔”双翼机。飞机的舒适程度有很大改善。这两种飞机的座舱都装饰得很好,座椅柔软舒适,两对面对面的座椅中间有固定的桌子(它们可能是第一批通道两旁有并排座位的飞机)。前后座舱之间有两个卫生间和一个配餐室。欧洲航线的班机还有两位服务员,途中为乘客供餐。其四台发动机都装在机翼上,从而减少了噪音和震动。当然,用现在的际准来衡量,这种噪音和震动还是很大的。另外,座舱内还供有充足的暖气。
这些汉德利·佩奇飞机的标准,大大高于以前的飞机,但飞机配备服务员并非他们首创。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一些德国的齐柏林飞艇就供应膳食;1922年,戴姆勒航空公司的飞机就配有座舱服务员(不供膳食);1927年5月以后,帝国航空公司为飞伦敦至巴黎航线的“商船银翼”配了服务员;1928年或1929年,航空联合公司在飞机上开设了餐厅。
在空运中最先雇用女服务员的国家是美国。1930年5月15日,一些女服务员开始随波音航空运输公司的飞机飞行。她们都是护士出身,首先在三发的波音80双翼机上服务,飞旧金山至盐湖城至芝加哥航线。在欧洲,瑞士航空公司至少雇佣了一名女服务员;荷兰皇家航空公司也雇佣了一些;有事实证明,德国汉莎航空公司在某些航线上也雇佣了一些姑娘,她们的任条之一是为乘客作秘书工作。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机内一般不允许吸烟。但1936年德国汉莎航空公司的亨克尔HeIII飞机上设有一个四座位的吸烟舱;1938年福克——沃尔夫公司的“秃鹰”飞机设有9座位的吸烟舱;帝国航空公司的“军旗”,陆基飞机(阿姆斯特朗一惠特沃斯公司制造)和肖特“C”级水上飞机的前舱内允许吸烟。
“C”级水上飞机体现了另外一大飞跃。它有4个隔舱,其中一个舱设有散步地板,乘客可在该舱逗留,观赏风景。诙帆很注意隔音,地毯的铺设和灯光照明也很讲究,座椅可分几个角度后仰。虽然这些水上飞机并非卧铺水上飞机,但它们通常都备有两个卧铺。
美国使用了一些卧铺飞机。在横越美国大陆的航线上使用了柯蒂斯公司的“秃鹰”双翼卧铺机;根据美国航空公司的要求,道格拉斯公司生产了著名的DC—3,第一架DC—3命名为DST,即“道格拉斯卧铺客机”。
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