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殿仿若一座巍峨的丰碑,矗立在大明权力的中心。m.baijiawenxue.com
殿内,琉璃瓦在日光轻抚下,折射出璀璨夺目的光芒。
朱橚,这位大明新君,终于穿上了绣着五爪金龙的明黄色龙袍。
腰间的玉带,更衬出他身姿的挺拔,如苍松般坚毅。
此刻,他正端坐在御案之前,手中的朱笔在桑皮纸制成的奏章上肆意游走。
御案之上,摆放着他为大明精心擘画的革新蓝图。
“摊丁入亩”,这一举措犹如破晓的曙光,穿透千年的黑暗,旨在彻底重塑大明陈旧的赋税格局。
它将如同一把利刃,斩断底层百姓身上沉重的赋役枷锁,让税负分配回归公平正义,真正实现藏富于民的美好愿景,使百姓得以安居乐业,为国家的繁荣昌盛筑牢根基。
“士绅一体当差”,则似一声惊雷,在士绅阶层的特权堡垒上炸开了一道口子。
它打破了阶层之间坚不可摧的壁垒,让士绅们走出安逸的府邸,承担起应尽的社会责任,投身于国家建设的洪流之中,为社会的公平与和谐注入新的活力。
“火耗归公”,宛如一把锋利且精准的手术刀,直切官员贪污腐败的毒瘤,规范税收流程,确保朝廷财政的清正廉洁,让每一分钱都能精准地用在刀刃上,不被贪婪的贪官污吏中饱私囊。
这三项改革,是朱橚眼中开启大明盛世之门的三把金钥匙。
他坚信,只要坚定不移地推行下去,大明必将走向繁荣昌盛,国库充盈、百姓富足的美好景象将不再遥不可及。
朱橚深知,这些改革并非凭空而来,它们源于洪武年间太祖皇帝对赋役制度的整顿,从中汲取了智慧的养分,也借鉴了历史的经验。
然而,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敢于彻底推行这些改革的帝王屈指可数。
那些守旧势力如同盘根错节的老树,根系深深扎入社会的各个角落,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不惜一切代价阻挠改革的推进。
但朱橚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决绝,他暗自下定决心,要成为那个改写历史的人,为大明的千秋万代开辟一条前所未有的光明大道。
回想起在开封府推行新政时的艰难险阻。
朱橚的眼神中闪过一丝狠辣与冷厉。
彼时,他凭借手中掌控的精锐兵马,对开封府中那些妄图阻挠新政的勋贵士绅、贪官展开了雷霆万钧的整治。
当时杀的人,不比朱橚入主应天时杀的人少。
甚至,还要更多。
在开封府封地,朱橚以铁血手段将一切不同的声音全部予以镇压,以雷霆铁腕震慑住了各方蠢蠢欲动的势力,使得新政得以顺利落地实施。
如今,开封府的成功经验成为他最坚实的底气,让他更有信心也更有决心将新政推广至全国,让大明的每一寸土地都能沐浴在改革春风之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朱橚心中明白,要想让新政深入人心,不被旧势力歪曲诋毁,牢牢掌控舆论至关重要。
因此,创办《应天邸报》的计划已刻不容缓。
这份邸报将采用先进的活字印刷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朝廷的新政理念、政策措施传播到全国各地。
它将成为朱橚向天下百姓传达心声、展示朝廷决心的重要窗口,让百姓们真切地了解新政的好处,从而赢得他们衷心的支持与拥护。
此外,大明的兵权问题也时刻萦绕在朱橚心头,成为他的心腹大患。
如今虽已登基为帝,但老朱留下的虎符却下落不明,他推测可能分散在各大将军手中。
这些手握重兵的将领,是大明国防的重要支柱,他们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为保卫国家立下赫赫战功。
但同时,他们也可能成为威胁皇权的潜在因素。
朱橚深知,军权不稳,国本难安。
看来,得寻个合适时机,召集武将们齐聚一堂,商议兵权的收缴与改革事宜。
朱橚计划设立五军都督府,将兵权分散,相互制衡,如同编织一张紧密的大网,让权力在相互制约中保持平衡。
同时,加强对军队的训练和管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使大明军队成为一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钢铁之师。
这是巩固皇权、保障新政推行的关键之举。
只有牢牢掌控军权,才能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让大明江山长治久安。
而新近入驻应天的“广厦商会”,也是朱橚棋局中的关键一子。
这家商号早在朱橚还未就藩时就已经秘密成立,广厦二字取自‘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一千古名句。
这些年,广厦商会的扩张速度可谓空前绝后,不但在大明全国各大城市开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