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是夜。m.juyuanshu.cc
苍穹如墨,繁星点点。
明孝陵,庄严肃穆,四周古柏参天,枝干粗壮,仿若一个个忠诚的卫士,默默守护着这片大明最神圣之地。
微风轻柔地拂过,柏树的枝叶沙沙作响,似在低声诉说着大明开国帝皇从草莽崛起,到开基立业、繁荣兴盛的沧桑历史。
老朱的陵寝静静矗立其中,气势恢宏,宛如一座不朽丰碑,见证着王朝兴衰荣辱,岁月的变迁流转。
朱橚屏退左右侍从,独自一人缓缓踏入明孝陵。
他的脚步迟缓而沉重,每一步都似踩在历史的尘埃之上,心中满是敬畏与感慨。
他一步步迈向陵前,静静地伫立着,目光久久凝视着眼前的陵寝,眼神中交织着深深的敬仰、思念。
“父皇,儿臣来看您了。”
朱橚的声音低沉而喑哑,带着一丝难以抑制的哽咽,在这寂静而肃穆的陵园中悠悠回荡,仿佛穿越了阴阳两界,与太祖进行着一场跨越生死的对话。
他的心中涌起一股浓烈的思念之情,如汹涌的潮水般将他淹没。
朱橚并非魂穿,而是肉身穿越,虽然早在胎中便已觉醒了前世记忆,但却是实打实从马皇后肚子里爬出来的。
前往封地就藩以前,朱橚这辈子从孩童到少年时代一直是在老朱和马皇后身边长大的。的。
无论如何,躺在陵寝中的是他的父皇,是那个出身贫寒,却凭借着非凡的智慧、卓越的胆识和坚韧的毅力,推翻暴元,结束乱世,开创大明王朝,让天下百姓脱离苦海、得以安居乐业的一代传奇帝王。
“父皇,儿臣已经登基为帝,没有为难朱允炆和李善长,您在天之灵,应该会感到欣慰吧。”朱橚嘴角泛起一丝苦笑,眼中闪过一抹无奈。
“或许这就是命运的安排,这一世的走向与从前不同。儿臣明白,您对朱允炆的疼爱,纯粹是出于血脉亲情,并无其他深意。”
“朱允炆本性纯善,只是年纪尚轻,涉世未深,容易受人蛊惑。”
“父皇,您或许不知道,若是按照原来的轨迹,他登基后推行削藩之策,引发了靖难之役,致使天下动荡,百姓生灵涂炭。但儿臣不会重蹈覆辙,儿臣会以更为温和、妥善的方式,徐徐图之,实现大明的长治久安。”
朱橚微微仰头,对着陵寝娓娓道来,声音坚定而自信,仿佛在向太祖展示他的治国方略,寻求老朱的认可与庇佑。
“李善长是您的得力肱股,为大明的建立立下了不世之功。他追随您南征北战,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为大明江山的奠基立下汗马功劳。儿臣敬重他的功绩,也希望他能安享晚年,得以善终。”朱橚微微抬头,望向天空,眼神中透着坚定与执着,仿佛在向天地宣告他的仁善与敬重功臣之心,也在向父皇表明自己的态度。
“真的难以想象,儿臣竟有幸继承您的衣钵,肩负起治理大明的重任。”朱橚眼中泛起泪花,往昔的回忆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那些小时候老朱和马皇后对他的谆谆教诲、慈爱关怀,如同夜空中闪烁的璀璨星辰,在他的脑海中一一浮现,温暖着他的心房。
曾经,父皇手把手教他骑马射箭,教导他治国理政之道,那些画面仿佛就在昨日,历历在目。
“您身后之事,儿臣定会悉心安排妥当。一切从简,绝不铺张浪费。”
“如今大明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百废待兴,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用于民生社稷,改善百姓生活,发展国家经济。”
“希望您能理解儿臣的苦心,在天之灵庇佑我大明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朱橚的话语中满是对大明未来的期望,仿佛在向老朱寻求理解与支持。
“谥号儿臣也已为您想好,和之前一样,为‘高’。庙号太祖。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
朱橚微微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
“儿臣觉得,唯有‘高’字,方能彰显您的盖世功勋。您出身微末,却能推翻暴元,结束乱世,开创大明,让百姓过上太平日子,此乃至高无上的功绩,千古罕见。您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是儿臣毕生学习的楷模。”
朱橚的话语有些哽咽,他强忍着泪水,努力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平稳。
说完,他缓缓起身,转身离去。
他的脚步坚定有力,每一步都踏出沉稳的节奏。
走到明孝陵门口时,朱橚停下脚步,微微抬头,望向广袤无垠的夜空,眼神中满是坚定与自信,仿佛已经看到了大明辉煌的未来。
“朕必定开创大明前所未有的盛世,让我大明的日月战旗插遍蓝星七洲四洋,威名远播四海,超越历代帝王,青史留名!”
说完,他挺直腰杆,意气风发,带着满心的壮志豪情,大步离开了明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