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城低调回答,宋城的祖父曾是大周着名的法经学者。m.wannengwu.com“那你手头可有关于这方面的经典着作?”裴乐瑶接着问。
谢晋让她写策论,没有论据怎么写,必须要引经据典才可以。尤其是这个时代,每一句话必须有出处。有的读书人死读书,最后就走进了考据学的死胡同里。
“当然……”宋城很愉快地道,“我家有很多这方面的典籍。”
“那就劳烦宋大人抽时间给我列一个书单出来,最好作出标记和说明,我好去皇宫的书馆去找。”裴乐瑶甜美一笑,“皇宫的书馆,书籍浩如烟海,找起来太费时间。”
“好啊!”宋城语调轻松,这件事情对于他来说很轻松。
随即,宋城才说到这一次调令的事情。为官这些年,他自然知道天上不会掉馅饼的道理。
宋玉跟着裴乐瑶几年,无时不在夸赞六公主的才能。今日得到六公主的提拔,自然要为其做些实际事情的。
“殿下将我放进吏部是有什么事情让我去做?”宋城问。
“今年春闱结束之后,你帮我安排一些人……”裴乐瑶道。二甲将近一百人几乎都是要放到地方上的。
此时三皇子和大皇子还没有意识到地方的重要性。他们的眼睛只盯着六部,翰林院,这些中央部门,想尽办法将人手安排在里面。
可这也有弊端,那就是离皇帝太近,一旦出事就会牵扯自身。
他们觉得中央才是关键,因为他们根本没有去过地方。可裴乐瑶的根基在下面,京城不需要太多人,只需要关键部位有几个就可以,这样还不会引起怀疑。
三皇子和大皇子都是眼高于顶的人,怎么会看向京城以外的地方。
可他们不知道,地方包围中央才是战斗的最高境界,这是教员教我们的道理。
她拿出舆图在上面点了十几个县,“如果可以,二甲的百十来人里面,挑选十几个放在这些地方做县令。”
吏部的六品郎中就有安排七品以下官员的权利。
宋城见这些县城基本上都在黄河与淮河之间的平原地带,这里有肥沃的土地倒是与六公主所坚持做的事情相吻合。
这里是大周主要的产粮地。粮食永远都是粮白,土地是红线,不论是和平还是战乱,粮食都是根基。
裴乐瑶要将这片广袤的土地全部都变成自己的势力范围,种植她培育出来的小麦和水稻。
州一级的官员那是牢牢掌握在皇帝手中的,她根本不能染指,可是,县一级的地方她可以安插自己的人手。
几年之后,散布在各处的县城如漫天星星一般。只要她需要的时候,就可以将县城聚集起来,形成燎原之火。
危机时刻,她可以绕过州府,直接去县城征兵,以最快的速度组建一支兵马。
“臣知道了……”宋城并没有多问裴乐瑶心中的打算,为什么要将人安排到黄河和淮河的中间地带。
他只要遵照六公主的吩咐去做就可以。他知道,自己的政治才能有限。在翰林院别的锻炼不出,可这些方面倒是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很多时候,皇帝的旨意发下来,下面的臣子上折子,别人都能从表面的文字中看到背后的意图,他都看不出来。
纵然他诗词歌赋再好,读得书再多,可站在朝堂上,政治的敏锐性很重要。既然自己在这方面的反应总是慢半拍,他便干脆不再想太多,遵命行事就好。
宋城离开之后,裴乐瑶将安阳县,洛州等几处重点标注出来。此处是大周的中心,广袤的中原地带,只可惜,没有可以依仗的地利,不太适合做都城。
但是它水路发达,不仅有两条天然的河流,还有运河贯通南北,直通江南之地。不论是运粮,还是运兵,都十分便利。
京城偏西,位置并不优越。而且,大周建国将近两百年,达到过王朝最辉煌的时间段。京城作为最大的都市,人口达到了顶峰,就连粮食供应也很紧缺。
当然,这些情况在平时是看不到的,大富大贵之家也感受不到,只是,皇帝以及户部的官员心知肚明。
皇帝不可能因为粮食紧缺而将京城的人口赶出去。这就需要有能力的人站出来为皇帝分忧。
姚丞相便是此时出现,并进入皇帝的视野。他通过低买高卖的手段让京城的粮食多了起来,也让朝廷富裕起来。
就是在丰收年的时候,朝廷大量低价收购粮食,储藏起来,等到灾年再卖出去。听起来这是朝廷在调度粮食。丰收的年月收粮,灾荒年月放粮。看似对老百姓也是利好的事情。
朝廷低价收粮,高价卖粮,朝廷赚了银子,可是,粮食并没有因此多出来。天下的粮食还是那么多,并没有新得商品产生。此时姚丞相倒卖粮食的本质就显现了。
粮食没有被多种植出来,却有了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