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赛事工程师王校的惊呼,车队经理叶永回过头来,目光望向电脑屏幕上的数据。m.juyuanshu.cc
刚刚起步的那一幕,叶永同样看在眼中,能明显发现陈向北起步压了韩涵大半个车头。
但叶永不认为这是陈向北车技更高,而是判定韩涵有些松懈大意,以至于操作上出现小瑕疵,导致出现了陈向北起步更快的“错觉”。
要知道反应速度这种东西,诚然天生起到了决定性因素。但很多人究其一生,都无法把自己天赋给发挥出来,更多还是需要靠后天的训练得以提升。
陈向北这种普通高中生,就算天赋异禀经常街头赛车,有着很不错的车技。只要没有接受过职业系统化训练,就不可能在反应速度上超越真正的职业车手。
打个最浅显的比方,街头车手里面随便找几个问问,他们有没有经常跟人进行抛接球反应训练?
叶永敢打赌,十个街头车手里面,起码九个没有接触过反应训练,更别说一个高中生!
可问题是数据不会说谎,电脑屏幕上明确显示着起跑反应时间,确实达到了顶尖车手的水平。
更让叶永无法接受的是,韩涵0.3秒起跑反应其实并不慢,甚至跟他以往相比属于中等偏上的范围了。
没有分神跟瑕疵的情况下,还能被陈向北给超了,只能证明一件事情,那就是这个高中生确实更快!
“王校,有没有可能是陈向北预判性抢跑?”
叶永提出来一个可能,那就是这种职业灭灯起跑方式,哪怕就是在F1赛场里面,曾经都有过很多车手,做出预判性抢跑来获取领先优势。
“不可能,现在系统是随机时间灭灯。”
王校摇了摇头,预判性抢跑这个漏洞,已经不是最初固定秒数灭灯,而是系统随机几秒时间内灭灯起跑。
甚至放在F1赛场上面,为了防止车队截获发车指示灯信号,从而让车手得知准确的灭灯时间,还回归到了人工随机的场面。
种种防御措施之下,杜绝了陈向北任何预判性起跑的可能,他就是反应速度比韩涵快!
说实话,这些原理叶永又何尝不知道,他之所以会问这么一句,更多是想给自己找一个“借口”。
毕竟这种事情有些颠覆常识了,高中生怎么可能超过CCC全国总冠军?
P房内的议论,赛道上的陈向北自然是不知道,他此刻的注意力全部放在赛道1号弯上面。
车佬权凭借着三菱EVO马力优势,发车直道靠后段加速,硬吃了韩涵的赛事级大众POLO。但后者同样不是吃素的,况且两辆车没有绝对的性能差距,只能算在某些特性上各有优劣。
只见赛车入弯之后,韩涵立马依托定制四驱系统带来的牵引力优势,直接跟车佬权玩起了交叉线过弯。同时在两辆车错开弯心的时刻,车轻跟动力响应快的优势展现出来,一脚油门下去就完成反超。
精彩!
落在最后面的陈向北,把两人的走线操作看在眼中,这才是职业车手应该有的车技对拼画面。
不过更精彩的画面还是出现在陈向北身上,他并没有在弯道常规的刹车点进行减速,而是尽可能的保持长直道带来的高速,然后通过大力重刹的方式延缓进入弯道的时机。
这种操作方式在赛车专用名词里面被称之为“晚切弯”,英文是“lateapex”。
晚切弯的好处是通过大角度转向,让出弯路线更加的平直,从而提升在接下来直道末段的最高速度。
陈向北很清楚自己这辆斯巴鲁翼豹STI,跟韩涵这种专业级赛车在操控、动力响应上的差距。
如果完全拼入弯走线的话,哪怕自己车技更高能在弯道中领先,依旧会出现车佬权这种被韩涵交叉走线反超的场景。
赛事级车辆如臂指使的机械能力,就是能为所欲为!
没办法,陈向北只能选择反其道而之,那就是如同车佬权这辆三菱EVO那样,凭借着马力性能优势直道硬追上韩涵的大众POLI。
最后才依托晚刹车的抢先入弯,再通过阻挡或者封锁对方过弯路线,来完成挡车领先。
于是乎现在赛道上就出现这么一副场景,陈向北虽然依旧落在最后面,但奇迹般跟前面两辆车拉近了距离,出弯之后就追到了车佬权三菱EVO的车尾。
要知道在常理认知之中,陈向北才是最菜的那样,就算要拉近跟职业车手的距离,也应该靠着赛车的性能优势直道追上来。
毕竟谁都会踩油门,大直道地板油往前飙就完事了!
结果却是在最应该拉大车距的弯道,陈向北反倒缩短了发车直道上面的落后。
这就证明了一个事实,那便是陈向北的过弯速度,要比车佬权跟韩涵都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