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款的供词想必已呈了御览,陛下对他们的供述可有疑问?”
皇帝却不接他的话,自顾道:“这些都是弹劾你的折子。朕知晓你的苦心,想要查出灾款贪墨实情,可却不想手段狠辣,操之过急。”
“身为储君,公然对朝廷大臣动刑?这些年你学的为君之道都去了何处?为君者对下臣毫无宽恕之道,一国储君难道这是要走上酷吏之途?”
殿内今日燃着的烛火极少,衬得皇帝的脸黑黢黢一团有些可怖。
李岏一身苍松色织锦蟒袍在烛火下不动如山,只有一只手轻轻抚了抚腰间的白龙凤纹玉带。
按理这时候太子便该跪下请罪,可皇帝见他却不语也不动,不由心中怒极,沉下脸道:“你有何话说?”
李岏自椅子上起身,对着上首的人行了一礼道:“陛下可曾看了近日西北送来的折子?近一个月的地动,百年未有,已叫数万人流离失所,镇北军几乎是半数而出,前往救援,但是后勤无力,所有人被困在废墟之地只能饿着肚子救人?军人尚可勉强支撑,可安西四镇的百姓,他们此刻急需的,是朝廷能给他们活下去食物和住处。”
“国有刑法,方惧而无犯,臣此番所行,不过是施以小惩,叫这朝野上下,无人敢打这些赈灾银子的主意。至于这些人,食君之禄,位列公卿,却行此不忠不义之事,陷百姓于不顾,陷西北边境的安危于不顾,待此案落定了,还需以误国论罪。”
皇帝捧了茶盏喝了一口,方缓了口气道:“哪里谈得上误国罪?自春后,北戎皇帝便缠绵病榻,他们又失了镇国玉玺,内部诸皇子便是纷争不断,听闻北戎皇帝命不久矣,此刻哪里有空侵犯我边境。”
一丝嘲讽自李岏的眸中闪过,所以借着此次地动,他们敢于下手,让镇北军半数被困。
他抬头道:“将家国的安危放在此侥幸之心上,终要受制于人。”
烛火照不见,皇帝的脸色已经难看到了极点,他握着杯子的手剧烈颤抖。
好一会才和缓了语气道:“如此说来,太子所行虽偏激了些,倒也是一片拳拳爱国爱民之心。只是望你以后行事,要多思多想,以仁恕为主,少些暴虐桀纣之行。”
“是,臣记住了。”
皇帝垂眸见下面的儿子端端正正站着,身形颀长挺拔,一身矜贵,不知何时已经长大成人,早不是那个乳臭未干的小儿。
他顿了顿,温和了声音道:“昨夜朕喝多了些,将一个女子赏了你,听说今日已进了东宫,你可还喜欢?没有怨朕自作主张吧?”
李岏道:“怎么会,臣谢陛下赐 。”
他脑中一闪而过昨夜那女子的神色。
他必定早就得知这女子的身份,故意顺水推舟。
“那终究只是侍妾,说来你也老大不小,太子正妃人选早该落定,事关国体,这事不能再拖下去。只是太子妃的人选一时难决,朕已叫皇后为你在世家中物色合适的人。你也早些成婚,朕年纪大了,也叫朕早日抱上嫡长孙。”
循循的声音听来,当真如盼着抱孙子的老父亲一般,李岏的眸子不动,只是道:“是,劳陛下费心了。”
“自十多年前,你的表兄们临危受命,去西北苦寒地驻守,这些年便再没回来过,你大表兄又。。此次他们奔波安西四镇救人,实在是辛劳,等你大婚之时,倒可以招他们回来,好生热闹团聚一番。”
李岏的手指自玉带上轻轻拂过,他又抬手行礼,也不应答,只是面无表情地道:“陛下若是没有其他吩咐,天色已晚,臣留在此多有不便,便先告退了。”说罢也不等上首人发话,便转身走出了大殿。
身影方消失在大殿门口,皇帝再忍不住,一把拿起桌案上的镇石砸向了地面,“哐当”一声,奏折哗啦啦散了一地。
守在外头的丁德庸忙跑了进来,瞧见满地的狼藉,跪在地上就要收拾。
“滚出去!”皇帝低沉的嗓音传来。
他吓得慌忙又退了出去。
这时却又从后头传来一温柔女声道:“陛下息怒。”说着便见一穿着紫色小团凤缎绛纱袍的宫装丽人自后头走上前来,款款走到陛下身旁,端了茶盏来给他。
陛下瞧见她,抬起手指着门外道:“你瞧见了没!他这是什么态度?果真是目无君父了吗!”
皇后顺着皇帝的背笑道:“太子殿下毕竟还年轻,难免思虑不周全,意气用事了些,陛下消消气。”
皇帝怒道:“他还年轻!这几年愈发行事乖张,手段狠戾,哪有半点仁君之态?方才听闻他在大内打死了几个内监,还要安插东宫的人到老十那里去!他的手伸的还不够,而今已经伸进大内了!”
“如今又多番推脱。。”皇帝的话突然咽了下去。
皇后仿若未闻,继续劝慰道:“太子殿下在宫内教训个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