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会导致破伤风,这是这个时代必死无疑的方式。
一般来说,第一波攻势只是一种试探性的攻击,然而徐固的部队虽众,却并非精兵。三千士兵同时对仅有约五百名守军的南城墙发起了猛攻,守军奋力抵挡,处境极为艰难。
所幸张辽精通攻守之术,第一波攻势最终被成功击退,没有造成太大的损失。随后的第二波和第三波攻势接踵而至,分别源自前杨丑将军的部队和东韶的士兵。他们的战斗力强劲,城墙上的守军已经疲惫不堪,防御愈发困难。
在击退第三波攻势后,原本的五百名守军只剩下大约两百人在坚持,全部带伤,其余的人已经倒下了。
张辽注意到徐固将所有的攻击都集中在南门上,于是从北门调拨了两百士兵前去增援。
总体来看,局势确实不容乐观,但这并不意味着张嵩这边会立即被攻破。在围城战中,守军本身具有一定的优势。
随着其他三个城门的部队被围困,徐固的三个师团虽然已经轮流发起进攻,但均未能成功,他似乎并不急于求成。在这种情况下,匆忙进攻围城显得不明智。相反,应该让部队有时间休息和恢复,这不仅能补充他们的体力,还能提升士气。
休息可以解决体力问题,但提升士气却是更为挑战的任务。然而,在这个时代,几乎形成了一种固定的做法,最传统的办法便是将军之间的挑战对决。
当双方都排列好队形后,他们会各自派遣将军出阵进行挑战,这被称为“将军对决”。
在混乱的战争时期,这种对决的频率自然会增加,许多战役甚至仅由这样的对决来决定。这是因为,在混乱时期,伤亡最惨重的总是士兵。在各个军阀的精英部队被消灭后,新招募的士兵通常缺乏战斗技能,无法在一年或两年内得到充分训练,这使得将军的作用变得更加至关重要。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量,击败或杀死敌方的将军对新兵有着巨大的心理影响,甚至可能引发敌军的全面崩溃。徐固原本出身于黄巾军,历经无数战斗的洗礼。他手下有几名能征善战的将军,此刻正是他们挺身而出的时候。
一名将军迅速骑马冲出阵前,对着城门破口大骂,看上去强壮有力,外表粗犷不文。然而,他的言辞空洞无物,缺乏真正的挑战意味,尽管声音震天。
城墙上,几名军官已经挺身而出,宣布他们打算下城与徐固一决雌雄,夺取这位将军的性命。
张嵩不禁翻了个白眼。这家伙长得如此丑陋,甚至让人怀疑是否可以用他的头颅作为尿壶,他们为何如此急切地想要与他决斗?张嵩 , \"你们为什么都这么着急地下城与他决斗?射他一箭,不就解决了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