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尘连连点头,一脸诚恳地说道:
“那是自然,我一定遵守规矩的,谢谢爷爷们了。”
就在这时,那个回村的青年村民也走了过来,他看着伯尘,热情地打招呼道:
“哟,这小哥还在这儿呢,正好,跟我进村呗,我带你去拜见村长,让村长给你安排个住处呀。”
伯尘笑着应道:
“那就麻烦大哥了,真是太感谢您了。”
随后,伯尘便跟着青年朝着村子里走去。
一路上,他好奇地左看看右看看,时不时还停下来,仔细打量着路边的一些小玩意儿,那副模样就像个刚出门见世面的小孩子一样,让青年看了忍不住直笑。
到了村子后,青年带着伯尘去见了村长。
村长是个头发花白的老者,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皱纹,那皱纹就像一道道沟壑,记录着他一生的沧桑与经历,却也透着一股和蔼可亲的慈祥劲儿。
他穿着一身深蓝色的长袍,虽然有些旧了,却洗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地穿着身上。
老者拄着一根木质的拐杖,走路时脚步略显蹒跚,可眼神却依旧明亮锐利,仿佛能看穿世间的所有。
他看着伯尘那单纯稚嫩的模样,心中也是喜欢,听了伯尘想要住在村子的请求后,便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还把伯尘安排到了这个青年的家里。
“小哥,我叫青牛,这里是——丰村,以后你就住在我家,咱们就是一家人了,有啥需要帮忙的,尽管跟我说哈。”青牛热情地对伯尘说道。
伯尘笑着点了点头,说道:
“那可真是太感谢你了,青牛大哥。”
青牛的家在村子里一处较为安静的角落,是一座典型的农家小院。
小院的围墙是用泥土混合着干草砌成的,不算高,却透着质朴的气息,墙头上还长着几株不知名的野草,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着。
院门是两扇略显陈旧的木板门,上面的木纹历经岁月侵蚀,变得有些斑驳。 走进院子,正中间是一块平整的空地,平日里想必是用来晾晒谷物之类的。
空地的一侧有一口压水井,井沿被磨得十分光滑,旁边放着一个木桶,桶身有些许磨损的痕迹,那是长久使用留下的印记。
院子的左边是一间灶房,屋顶的烟囱时常会飘出袅袅炊烟,散发着淡淡的柴火气息。
灶房的门总是半掩着,能瞧见里面摆放着的简易灶台、铁锅以及一些锅碗瓢盆,墙壁上挂着些晾干的辣椒、玉米等农作物,让整个灶房显得格外有生活气息。
右边则是一排牲口棚,里面养着几头家畜,偶尔能听到牲口发出的“哞哞”“哼哼”声,为小院增添了几分热闹。
牲口棚的旁边还堆着一些干草垛,整整齐齐地码放在那儿,以备不时之需。 正对着院门的,便是青牛一家住的屋子了。
屋子也是泥土和石块砌成的墙体,屋顶覆盖着厚厚的茅草,在阳光的照耀下,茅草泛着微黄的色泽。
屋子有一扇不大的窗户,糊着一层薄薄的窗户纸,透过它能隐隐看到屋内简单的陈设,摆放着几张木质桌椅,靠墙的地方是几张床铺,床上叠放着略显粗糙却干净整洁的被褥,整个屋子虽不华丽,却处处洋溢着家的温馨感觉。
青牛热情地将伯尘领进家门后,家里其他人一见到这位陌生的来客,先是微微一愣,随后脸上便纷纷露出了热情友善的笑容,赶忙迎了上来。
青牛的爹娘都是朴实憨厚的庄稼人,爹身材魁梧,常年在田间劳作使得皮肤被晒得黝黑发亮,脸上爬满了岁月留下的皱纹,可那双眼眸却透着和善与真诚。
娘则身形略显富态,脸上总是带着温和的笑意,让人见了就心生亲近之感。
“哟,这小伙子长得真俊呐,看着就是个乖巧的孩子呀。”青牛娘一边笑着说道,一边拉过伯尘的手,轻轻拍了拍,眼神里满是喜爱,“快别在门口站着了,赶紧进屋坐呀。”
青牛爹也在一旁笑着附和:
“就是就是,来到咱这儿就跟自家人一样,可别拘束啊。”
青牛的几个弟弟妹妹们也好奇地围了过来,小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叽叽喳喳地问个不停。
“大哥哥,你是从哪儿来的呀?”小妹睁着圆溜溜的大眼睛,仰着头问道,那模样可爱极了。
“外面的世界好玩不呀?”最小的弟弟也凑过来,拽着伯尘的衣角,满脸期待地盼着他回答。
伯尘看着这热情的一家人,心里暖烘烘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一一回应着他们的问题:
“我从挺远的地方来的呢,外面呀,有好多有意思的事儿,等以后有机会了,我慢慢讲给你们听呀。”
他蹲下来,用温和的眼神看着孩子们,耐心地讲述一些简单有趣的见闻,展现出他善良纯真的性格。
大家簇拥着伯尘进了屋子,青牛娘赶忙去灶房忙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