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它有自性嘛,怎么能够改变呢?生命有一个来的处所,那就糟糕了。你今生是这样,你来生还得这样子,因为它有真实不变的体性,但事实上不是。比方说:我释净界,我从什么地方来?我从本来无一物而来。等到有一天,我过去支持我身心世界的业力,那个能量释放完了,我的色身消失了,我内心的感受、想法也消失了。那我问你,我到哪里去了呢?我到了本来无一物的地方去了,就这样子叫做:当处出生,随处灭尽。人生是没头没尾的,只有中间那一段过程,那就叫假名、假相、假用。
没头没尾诸位可以体会得到吗?你要懂得什么叫没头没尾,你才知道什么叫缘起性空。但是没头没尾这个假相,你不能否定哦!你要借假修真!你要假借这样一个没头没尾的假相、这种生灭的假相,去追求一个不生灭的功德。所以佛陀的开示,对人生是不完全肯定,但也不完全否定。
你没有今生,你就没有来生。但是你执着今生,你就毁掉来生。
一个人太重视今生的人,你的来生不可能美好。因为你追求今生的快乐,你肯定牺牲来生的安乐。所以对于今生,你是一个中道的不取不舍。那怎么知道不取不舍呢?就是这一句话:当处出生,随处灭尽。人生只是一个中间的过程,所构成的一个假名的幻妄称相,它只是一个名、相、用,暂时的名称,他叫做人,他有人的相状,他有暂时的作用,叫幻妄称相。在整个生灭变化的假相当中,它内在的体性是妙觉之体、是妙明之体、是一个我们真实的安住处。灵灵觉觉的清净本性——妙觉、妙明。
这一段的总说讲出了生命的两个部分。第一个观相元妄,相状是虚妄的;第二个它的心性是真实的。
观相元妄
【如是乃至五阴、六入,从十二处至十八界,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
如是乃至,乃至就把它开展出来。整个五阴身心、六入(六入就是六根)、十二处(十二处就是有能、所,能分别的六根跟所分别的六尘,加起来就是十二处。)开展出来就是十八界(六根、六尘、六识)。其实这些都是在讲身心世界,只是开、合的不同。我们今生的身心世界,不管你是一个男人的身心,或者女人的身心,它都是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它是假借因缘而有。假借因缘而有这一句话,本经有很详细的说明:
佛陀讲真实跟虚妄——
意思就是说:我这个人很有善根,我每天拜八十八佛,我也认真的持戒啊,我遇到三宝也知道布施啊;但是从从本经的角度,善根有二种:一种真实的善根,一种虚妄的善根。那你怎么知道你内心当中所栽培的功德、善根,是真实的?还是虚妄的呢?
一、佛陀说:假若你内心当中的功德,是借来的——这就是虚妄。
比方佛陀说:我们现在讲堂有光明哦。为什么有光明?光明跟电灯泡借来的。你不信,把电灯泡关掉,光明就消失了。佛陀又说:你看这个树会动,这动相是怎么来的呢?跟风借来的,风要停止了,树就不能动。所以动相是虚妄的,因为它要假借风的因缘才有。
假设我们今天修行的善根,是跟外境借来的,就像佛陀问阿难尊者说:你怎么出家呢?我看到佛陀三十二相,我起欢喜心啊!所以我出家。佛陀说:你的出家的善根,是假借我的相好而来,那我有一天衰老了、丑陋了,你出家的善根也就没有了,因为你的善根是假借外相而有,这个就是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假设我们的善根是要假借外在的因缘而有,这种善根,临命终的时候,对你完全没有帮助,因为它要讨回去。诸位要记得,你借来的东西是要归还的。
二、佛陀说:你的善根是透过佛法道理的思惟,经过闻、思而产生的——这是真实的。
印光大师文钞有一段:有人问大师说:大师啊!你一辈子劝人家念佛往生,你有没有真实看到有人往生啊?印光大师说:就算全世界的人,统统没有往生,我还是照样要往生!你看他那个信愿是真实的,不是借来的。说:因为有人往生,所以我才念佛,那糟糕啦,没有人往生,你就不念佛?所以佛陀说:你的善根是依止事相的因缘而有:生灭心。严格标准来说,以本经从一个不要讲善恶、讲真妄,从本经这个安住真如的角度来说,一个菩萨的发心,你不能够说:我为了要让三宝久住而发心,不可以。那三宝不久住,你就不发心啊?外在的因缘都不能当依靠,当然你说初学者,假借一下可以,但是最后一定要知道:
你为什么发心修学?只有一个理由——为了开显我自性的功德——这就是真实的善根。
诸位,你在修《楞严经》的时候,你要很清楚的看到你内心的世界,你哪些是借来的?哪些是你真实拥有的?哪些东西临命终的时候,它会忠实的陪伴着你;虽然你身体败坏了,你在加护病房插满了管子,它还不会离开你,它会引导着你趋向光明的,这叫真实的善根,它永远不会离开你,外在的因缘怎么变化,它永远都不离开你。有些东西它暂时存在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