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开始不随妄转以后,它自然消失掉了,结果是没有轮回。所以从佛的角度来看,没有生死轮回,从众生的角度看有生死轮回。那我问你,到底有没有生死轮回?答案只有一个:你说呢?你要跟着妄想走,你就有;你回光返照,它就没有。这个诸法因缘生的道理就是这样,你随顺染污的因缘,它就出现如梦如幻染污的果报;你随顺清净的因缘,它就出现如梦如幻功德庄严的果报;而这两个果报,都是依止这一念心而生起的,一个是迷,一个是悟,就差在这个地方。
我要告诉大家一个真实情况:你不觉悟,谁拿你都没有办法。你念佛,佛也救不了你;所以你看念佛法门,它是用心力来带动佛力,你一定要达到临终的正念,你才可以去启动佛陀的力量、对你的加持,你一个人临终起颠倒,谁救得了你?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也救不了你。
诸位要知道,我们的心念在法界当中、在我们的生命当中,它永远居于主动的地位。你的心释放出一种正念的因缘、讯息,佛菩萨给你一个加持力;你的心释放的是一个染污的因缘,你跟生死轮回感应道交。我们的心永远是主动,外在的因缘完全是被动。所以我们要知道,我们有可能在未来的生命当中,我们有可能变成转轮圣王,也有可能变成一只蚂蚁。关键就在于你的心——你想跟着妄想走?还是要跟着正念真如走?《楞严经》讲了这么多,就在讲这个观念。当然我们跟妄想非常熟悉,一时半刻要跟它切断关系也不容易,所以我们今天只是总说,我们后面的课会不断的引用佛陀的开示,让我们看清楚:什么是妄想?什么是真心?在后面的经文其实都是在描绘这个讲表。
乙二、经文要义
整部《楞严经》的修学就是破妄显真,那么在整个过程当中,就是修学:不迷、不取、不动。这六个字。不迷:这个是关键,是个理观。智慧观照。这个不迷在蕅益大师的开示注解当中,是开展出空、假、中三观。就是你用空、假、中三观,你就可以把妄想的心转成真如的心,所以这段经文是很重要:
真妄不二
【阿难!汝犹未明一切浮尘诸幻化相,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幻妄称相,其性真为妙觉明体。如是乃至五阴、六入,从十二处至十八界,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
这当中有两段,我们看:真妄不二
佛陀招呼了阿难说:汝现在尚且未能真实的明了一切。这个一切指的是我们的五阴身心,就是我们的果报体。那么这个果报体可能是一个男众的果报,也可能是一个女众的果报,但是它具足两个相貌:第一个浮尘,它就好像飘浮在空中的灰尘,它飘来飘去、上上下下,是刹那刹那变化的,你作不了主的。有时候今天健康,明天马上生病,因为它这个空中的灰尘,它没有固定的位置。第二个它是虚妄不实的,它没有真实的体性。而这个变化而不真实的东西,它是怎么一个相貌呢?
当处出生,随处灭尽——
蕅益大师在解释这一段的时候,是把它分成两段来看:
(一)从体性来说叫当处,处指的是我们众生本具的一念心性。清净本然、周遍法界。但是一念的心性会受到业力的熏习,所谓真如受熏。它就会所谓的因缘具足。它就会出现很多很多的果报。当因缘结束了,这个果报也就消失了。
所谓的循业发现——每一个人循着过去的业力,而发现今生的果报。在一念心性当中而出生,也从一念心性中而消失,这个就是我们生命的假相。你看我们本来面目是清净本然的、没有生死,但是一念妄动以后开始造业,你看前生可能是一个男人,今生变成一个女人,来生又变成一只蚂蚁,这叫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当处出生,随处灭尽这一句话是什么意思?这一句话在本经的七处破妄,佛陀有详细的说明。
佛陀看人生:他是用回光返照。他经常问阿难尊者说:你从什么地方来?
诸位也可以问:我的身心世界从什么地方来?如果:我从前生而来。这个思想在本经不成立。你怎么从前生而来呢?你今生跟前生完全长得不同啊?色身也不同、想法也不同。你前生是一只蚂蚁的时候,你有蚂蚁的色身、蚂蚁的想法,你今生是一个人,有人的色身、人的想法,完全不同。A创造了B,不可能说A跟B完全不同,这不合逻辑。
所以:当处出生,随处灭尽的意思就是说:人生是没头没尾的。没头没尾诸位懂吗?我们从什么地方来?我们从空性而来。没从什么地方,本来就没有,因缘和合突然显现出来,就像那魔术师拿一个手帕,变成一个兔子,然后再把兔子收回来,又变成一只蚂蚁。你说兔子从什么地方来,它又往哪里而去?它从本来无一物而来,又回到本来无一物。
人生是怎么样?只有中间的过程,没有头没有尾——
如果人生是有一个根源,而我有一个从什么地方来。所以生命如果有一个根源,那生命就不能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