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色 字色 字号
第585章 文魁与花魁
“还要枭首示众!”
“你……确实比我狠呐!”
“大王错了,下官这是大慈悲。今日手段狠辣一些,来日不知要少死多少人。”
“好!”
赵璩目中闪过一丝厉色,笑得有些狰狞起来。
他本就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性子,如今倒不是沉稳了,而是因为是替他大哥当着家,所以才瞻前顾后,考虑的多了起来。
此时他那浑不吝的性子,又被杨沅激起来了。
杨沅道:“仅此,还不够。”
赵璩惊道:“这还不够?”
杨沅道:“不错!因为这几颗人头,太廉价了些。所以……”
杨沅压低了声音,又与赵璩细细密谋一番,敲定了诸多细节。
待杨沅离去,赵璩马上传枢密使杨存中、殿前司赵密赴晋王府议事。
大宋军制,调动兵马超过三百人,就得皇帝允许,并且颁下兵符。
但是一则这三处所谓的造反,也就大宋把它定义为造反,实属小打小闹,根本无需派太多兵马。
况且,赵璩现在是监国,赵瑗对他非常信任,兵符令箭都是交给了他的,他自然有权调兵。
更何况,五代十国的乱世阴影,再加上赵构自己遭遇的兵权,使得大宋皇帝对于军权,一向抓的甚是紧密,这为赵璩越过朝廷直接调兵遣将,制造了极大便利。
大宋的军事制度,是军权三分的文官掌军制度。
调兵权归枢密院(文官)、统兵权归三衙(武将)、作战指挥权归帅臣(文官)。
枢密院掌握发兵权,但无统兵权;
三衙掌握统兵权,但无发兵权。
作战指挥权由皇帝临时任命的帅臣(主要是文官)掌握。
枢密院现在由杨存中掌握着,他是大宋历史上极罕见的以武将之身担任枢密使的人物。
他本来是秦桧父子谋反被杀后,临时被安排到这个位置上,起“保驾护航”的过渡作用的。
现在还不时有朝廷和地方上的文官上书弹劾,认为他不该担任枢密使。
这上书人中甚至包括杨沅的好友陆游。
他们上书的目的,不是对杨存中这个个人有什么看法,而是担心这种制度一旦遭到破坏,后患无穷。
虽然总是有人诟病文人治军的弊端,但是哪怕是杨沅这个有着后世见识的人,他心底里也认同陆游等人的观点:
武将若掌握了最高兵权,弊就是大于利,它给国家带来的祸害,要远远大于它的益处,远远大于文官掌握兵权。
不过,至少在眼下,杨存中控制着枢密院,为赵璩这次调兵“平叛”提供了莫大的便利。
枢密院杨存中顺利下达了调兵令,统兵三衙的赵密顺利派了兵。
至于作战指挥权,如果需要,赵璩就从都察院调人,把杨沅、萧毅然、卢承泽派出去。
新科一甲的状元、榜眼、探花,同时带兵出京,何~~其壮观。
好在,前两关过了,任命主将的权力是皇帝(监国)手中,他一个地方才派了一千人,实在无需派个文官去押阵。
秦桧都能不声不响地越过皇帝,调动正将辛立率领麾下一千兵马出京,远赴地方平叛,事情过了好几个月,赵构才偶然知道。
当时秦桧也不过是控制了枢密院而已,现在枢密院和三衙都在手中,赵璩自然可以做的比秦桧更有力度。
……
翠玉楼自建立以来,也不曾有过如此辉煌的一刻。
诸多朝廷大员齐聚翠玉楼,满堂朱紫,贵不可言。
临安十二花魁,彼此间本是竞争的关系,但今天却全部来到了翠玉楼。
听到翠玉楼的给她们报上的一个个响当当的达官贵人的名字,哪怕她们之间与水芙明争暗斗,这个机会却也不想错过。
花魁们不但来了,而且一个个极尽排场,衣着、首饰、妆容,极尽妍丽之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