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英是东汉末年冯翊的世家大族,其生平事迹主要有以下几点:
早期经历
建安初,徐英曾任蒲阪令,后任郡功曹。www.moweiwenxuan.cc
与张既的恩怨
徐英曾因自视家族名望高于张既,且认为张既当时只是郡中小吏,而亲自鞭打张既三十下。后来张既官位高升,欲与徐英和解,但徐英因曾鞭打张既且自恃家族地位,终不肯向张既低头求和。
张既出生于一个贫寒低微的庶族家庭,但家境还算殷实富裕。他自幼聪慧好学,勤奋努力,展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智慧。年仅十六岁时,便凭借着自身的实力,在冯翊郡成功地谋得了门下小吏一职。此后,因其卓越的表现和出众的能力,很快就受到了郡里官员们的赏识,并被举荐为孝廉和茂才。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既的仕途一帆风顺,不断得到升迁。最终,他荣升为新丰县令。在任职期间,张既励精图治,积极推行各种改革措施,致力于改善民生、发展经济。经过他的不懈努力,新丰县的社会秩序井然,百姓安居乐业,农业生产也取得了显着的成效。其政绩之突出,在整个三辅地区各县之中堪称首位。
建安七年,天下局势动荡不安。当时,曹操正面临着高干和郭援叛乱所带来的巨大威胁。于是,曹操派遣张既前往游说马腾,希望能够说服他参与到平叛的行动中来。张既充分发挥自己能言善辩的本领,向马腾详细分析了当前的形势以及参与平叛所能获得的利益。最终,马腾被张既的说辞打动,决定派出其子马超率领军队前来协助作战。
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马超英勇善战,冲锋陷阵,给叛军造成了沉重的打击。而张既则在后方运筹帷幄,为前线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最终,郭援在战场上被斩首示众,高干见大势已去,只得选择投降。此次平叛的胜利,使得曹操对张既的功绩大为赞赏,遂将其封为武始亭侯,以表彰他的杰出贡献。
建安十三年,曹操挥师南下,征讨荆州。为了确保后方的稳定,曹操再次委以重任予张既,命令他征召马腾入朝为官。面对这一命令,马腾心中虽有万般无奈,但迫于曹操的强大势力,也只能遵命行事。随后,马腾及其家属被迁至邺城。曹操为了安抚马腾,上表奏请朝廷任命他为卫尉。
然而,建安十六年,马超突然发动反叛。一时间,关中地区陷入一片混乱。在此危急关头,张既毫不犹豫地跟随曹操出征,共同抵御马超的进攻。在华阴一带,双方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激战。曹操指挥若定,张既则身先士卒,奋勇杀敌。经过一番艰苦卓绝的战斗,曹军终于成功击败了马超的叛军。战后,张既因其战功卓着而出任京兆尹一职。
上任之后,张既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恢复当地的社会秩序。他一方面大力招募流亡在外的民众回归故里,另一方面着手重建遭受战火破坏的县城村落。通过张既的不懈努力,京兆地区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繁荣景象,人民重新过上了安定祥和的生活。
建安十九年,风云变幻之际,张既毅然投身战场,跟随夏侯渊踏上了征讨宋建的征程。他们一路势如破竹,奋勇杀敌,先后攻克了临洮和狄道等地,一举平定了陇右地区。这一系列胜利不仅彰显了张既卓越的军事才能,更为曹魏政权巩固西部疆土奠定了坚实基础。
时光荏苒,转眼来到建安二十年。此时,张既随曹操出征张鲁。面对复杂多变的战局,他深思熟虑后向曹操提出了一条极具远见卓识的建议——迁徙汉中百姓,用以充实三辅之地。此计一出,得到了曹操的高度认可,并得以顺利实施。由此可见,张既不仅善战,更具谋略之能。
建安二十三年,战火再次燃起。这次,张既与曹洪携手在下辩迎战吴兰。战场上硝烟弥漫,喊杀声震耳欲聋,但张既毫无惧色,指挥若定。最终,他们成功击败吴兰,取得了一场辉煌的胜利。
然而,建安二十四年,局势突变,曹操无奈放弃汉中。正当众人为此感到惋惜时,张既却冷静地分析形势,劝说曹操迁徙氐人。曹操对他的计策深信不疑,依计而行。
黄初二年,张既迎来了新的使命,出任凉州刺史。甫一上任,便面临着卢水胡叛乱的严峻挑战。但他毫不退缩,果断出兵平叛。经过一番激战,终于将叛军彻底击溃,斩首俘虏多达一万余人!因其赫赫战功,朝廷特加封西乡侯,并增加食邑二百户。此后不久,酒泉一带又发生苏衡叛乱,张既再度出马,迅速平定叛乱,迫使苏衡及邻戴等人投降。
可惜天不假年,黄初四年,张既因病不幸逝于任上。在他治理雍、凉二州的十余年间,始终秉持着施政惠民的理念,深受当地百姓爱戴。魏明帝即位后,有感于张既生前的功绩和仁德,特意追谥他为肃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