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在这个大环境下,阿什博顿老爹失业了,好不容易买的房子也卖了,幸运的是,至少小公寓还是买下来了,三姐妹不用担心交不起房租被房东赶出去。
哎!
凯瑟琳烦恼的想,14岁的孩子能干什么呢?正经的工作压根没有孩子们的份,就连以前专属于孩子打零工的送报工的工作,也是一大堆成年人抢着干。要么就像帕特里夏那样去做学徒,但14岁的孩子实在没什么力气,这几年“她”吃的也不够,以至于14岁的年龄,只有12岁的身材和身高,甚至都没开始青春期发育呢!
在富足和平的21世纪长大的人,也没有什么“工作经验”,她挠破头皮也想不出什么赚钱的方法。
像一些穿越小说里写的,做大中华美食去摆摊?且不说口味问题,首先,你要有钱买原材料;其次,就算经济大萧条了,balck帮也没有萎缩,照样得交“摊位费”啊不“保护费”;再次,现在普通群众都消费降级了呀!
凯瑟琳只能无奈摇头。
杂志里的文章是一片吹捧,说年初,就任的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开展了“百日新政”活动,整顿金融,接二连三制订了若干新法案,要搞活经济,恢复银行业 的活力,全美现在没有几家银行还能正常营业的,开出的支票无法兑现,大大影响金融活动,商人们总不能提着装满现金的皮箱到处跑吧?太不安全了。失业率暴增的其中一个后果就是犯罪分子也暴增,街头变得很不安全。
也因为经济大萧条,美国政府已经废除金本位,发行大量美元纸币,导致美元贬值,以加强美国商品的出口份额——她不是学经济或金融的,对此不了解也不理解,但文章里写了,这样会刺激美国经济复苏。
最能让普通人理解的政策是政府提供救济和工作岗位,各州都开展了基础建设工作,以工代赈,国家公路、植树造林、水土保持、森林火灾巡防、森林瞭望塔建造全都提上了日程,工作岗位有护林员、消防员、道路建设工、建筑工等等,主要招工对象是18岁到25岁之间的青年男性。
凯瑟琳想着这倒是很好的举措,青年失业男性一向是社会不稳定因素。但女人呢?文章里压根没有提到给女人提供的工作机会。
翻完杂志,随手抽了一本小说,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她现在日常对话是没什么问题了,但阅读和写作还是不太行,需要多看看书。
哎,她又想到那些穿越小说里,基本上不管是穿到哪个朝代都没有语言障碍,这合理吗?不管哪种语言,进化的速度都很快,就算她在21世纪有英语专八水平二级翻译证,来到1933年的美国,也得有好一阵子适应现在的美式英语呢。
也还好帕特里夏一周才能回来一次,小妹妹艾格尼斯的词汇量又不大,她这个“冒牌货”才没露馅。
《了不起的盖茨比》描写了20年代的梦幻时代,出版于1925年,那时候的美国一切都那么美好,经济欣欣向荣,国力强盛,群众兜里有钱,温饱不成问题,有钱人更是醉生梦死,因此,书里描写的那些纸醉金迷才格外令人有代入感。它讲了一个悲伤的爱情故事,但又不止是个爱情故事,是时代的掠影。
而当时的繁花似锦,对照如今的凄凉低迷,完全是两个极端。
*
入夜,雨停了。
凯瑟琳算好时间,等待巡逻的警卫离开别墅门口。她背好装有面粉、鸡腿、罐头的布袋,穿上还有点潮湿的风衣,再穿上黑色短大衣,悄悄翻墙离开别墅。
多穿了一件大衣,以及沉甸甸的布袋,导致她翻墙动作很慢。也好在别墅区的居民天黑后基本不出门,应该没人发现她。
她小心的走在树丛的阴影里,离开别墅区。
仍然是走到华盛顿大街,又见到那个向路人讨要床铺费的中年男人。
她本来想直接走过去的,但在路过那些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的流浪者的时候,还是不禁心软。
最终从那些硬币里抓了几枚出来,走到中年男人面前,放进他手中。
2枚50美分,2枚25美分。
中年男人颇有些惊讶,沉稳的男低音开口道谢,“谢谢你,好心的孩子。祝你平安,祝你有个美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