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明义脸上的笑容僵了一瞬。m.luhaibing.com
心中暗道:这柳絮是长姐的贴身侍女,怎会出现在此?
难道长姐也终于打算支持他们中的哪位了?
他原本打算开门见山地谈合作,如今却不得不谨慎起来。
“李太傅文采斐然,名动天下,常某仰慕已久。”
常明义话锋一转,将话题引向了诗词歌赋。
“今日得见,实乃三生有幸。不知太傅可否出题一试,也好让常某向太傅讨教一番?”
李太傅捋了捋胡须,笑道。
“二皇子过誉了,老夫不过略通文墨而已。既是二皇子有此雅兴,那老夫便出一题,就以‘山水’为题,如何?”
常明义闻言,立刻正襟危坐,目光灼灼地望向李太傅,语气愈发恭敬。
“实不相瞒,常某年少时便对太傅的诗词文章钦佩不已,尤其喜爱太傅所作的《秋水长天》,至今仍能吟诵出其中佳句。此番题目,算是太傅照顾我了!”
他略作沉思,便朗声吟道:
峰峦叠嶂入云端,溪水潺潺绕山峦。
飞瀑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古木参天遮日月,奇峰怪石隐神仙。
人间仙境何处寻,此地便是世外天。
这首诗气势磅礴,意境开阔,将山水的雄伟壮丽描绘得淋漓尽致。
李太傅听后,抚掌赞叹。
“好诗!好诗!二皇子果然才华横溢,这首诗意境高远,气势磅礴,令人叹服!”
秦贺不动声色地听着。
心中暗道:不愧是二皇子,诗才果真名不虚传。只是不知这番作态,又有几分真心?
常明义谦虚地笑了笑,随即目光转向秦贺,说道。
“秦公子乃是太傅高徒,想必也颇有文名,不如也以此题赋诗一首,也好让常某开开眼界。”
秦贺也不推辞,略一沉吟,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
空山鸟语溪流转,落日熔金染峰峦。
一叶扁舟江上漂,渔歌晚唱入云端。
青山绿水皆有意,清风明月两相欢。
何须寻觅蓬莱岛,此间自在是人间。
秦贺的诗作一气呵成,笔力雄健,意境深远,与常明义的诗相比,更胜一筹。
在场众人皆是饱读诗书之辈,自然能品出其中高妙之处。
一时间,厅内鸦雀无声,唯有秦贺的诗句在众人心中回荡。
片刻之后,李太傅率先打破了沉默,赞叹道。
“妙哉!妙哉!秦公子的诗,意境深远,辞藻华丽,更胜二皇子一筹啊!”
常明义闻言,立即露出一副由衷赞叹的神情。
他站起身来,朝秦贺拱手,语气里盛满钦佩之意。
“秦公子果然不负盛名!这一首山水诗,意境幽远,字里行间皆是通透清绝之气,我等旁人,实在难以望其项背。”
他稍顿,又继续说道。
“尤其是‘青山绿水皆有意,清风明月两相欢’这一联,简直已将天地风物与人心写到极至,真教人暗生景仰。”
他说着,语速却也稍显急促,仿佛唯恐自己言辞不足以表达对秦贺诗才的崇拜。
目光中尤带几分惊叹,转头对李太傅说道。
“太傅高徒,当真惊才绝艳!有此一作传世,恐百世之后,仍为人称道。”
然而,他的掌心却早已微微渗出冷汗,唇边的笑意虽未减。
他看似慷慨地将赞誉一字不漏地奉上,但心底却掠过一抹深沉的忌惮与阴郁:秦贺才名文韬,竟然目下无虚声
常明义深吸一口气,却将这些思绪藏得分毫不露,待目光再次投向秦贺时。
已然恢复了温文笑意,举起酒盏道。
“此诗必当千古流芳,公子才名无双,常某不胜钦佩,敬公子一杯。”
常明义见秦贺寂寂无名,本以为只是个有些小聪明,投了李太傅喜好的书生。
如今看来,此人深藏不露,绝非等闲之辈。
柳絮黛眉微蹙,目光在常明义和李太傅之间来回梭巡。
这二皇子今日邀请李太傅,又这般殷勤讨好,显然是为拉拢李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