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清仿佛经历了一场漫长而充实的旅程。她知道,这个剧本虽然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但它承载着她的心血和努力,是她创作生涯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她重新打开文档,仔细地从头到尾浏览了一遍。看着屏幕上那些熟悉的文字,程婉清的心情有些复杂。一方面,她对剧本的整体结构和情节安排还算满意,觉得它们能够较好地展现校园友谊的主题,同时也融入了一些轻松幽默的元素,让整个故事充满了青春的气息。另一方面,她也意识到,剧本的某些部分可能过于文艺化,缺乏足够的代入感和观众吸引力,比如一些对白可能显得有些生硬和刻意,不够贴近真实生活。
正当程婉清陷入沉思时,李萌从床上爬起来,揉着惺忪的睡眼走了过来。她看到程婉清还在电脑前忙碌,好奇地凑过头来问道:“怎么样?剧本写完了吗?”程婉清点了点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嗯,初稿算是完成了,不过我总觉得还有些地方不够好。”李萌笑着安慰道:“先别太苛求自己了,初稿能写出来就已经很不错了。让我看看吧,说不定我能给你提点建议。”
程婉清将文档转向李萌,让她仔细阅读。李萌认真地从头到尾看了一遍,然后皱着眉头思索了一会儿,说道:“整体上我觉得挺好的,故事情节紧凑,人物形象也比较鲜明。不过,我感觉有些台词确实有点像散文,缺乏那种让人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这里,主角在食堂打饭时的对话,如果能再自然一些,加入一些校园里常见的口头禅或者俚语,可能会更贴近真实生活。”
程婉清听了李萌的反馈,心中有些认同,也有些不甘。她知道,李萌说的确实有道理,剧本的对白确实需要更加贴近真实生活,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让他们产生共鸣。但同时,她也担心过于追求真实感,会削弱剧本的文学性和艺术性,让整个故事显得平淡无奇。
她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她明白,创作剧本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需要在文学性和观众喜好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她需要不断地打磨和修改,才能让剧本更加完美。尽管心里有些不安,但她也清楚,这只是创作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接下来还有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在等着她。
程婉清站在宿舍的窗前,望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校园的林荫小道上,心中充满了期待与紧张。她轻轻地抚摸着手中的剧本初稿,那是她无数个日夜辛勤创作的成果,承载着她对未来的憧憬和对自我能力的考验。今天,她将带着这份初稿前往公司,向杨经理提交她的作品。
她整理了一下衣服,深吸了一口气,试图平复内心的波动。走出宿舍,程婉清的心情随着脚步的加快而逐渐坚定。一路上,她脑海中不断回响着李萌对初稿的评价和建议,那些关于对白不够贴近生活的担忧,让她对杨经理的反馈更加忐忑不安。
走进公司大楼,程婉清感受到了一种不同于校园的紧张气氛。她环顾四周,看到忙碌的员工们穿梭在各个办公室之间,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工作忙碌着。她深吸了一口气,调整了一下自己的状态,然后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杨经理的办公室。
站在办公室门口,程婉清轻轻敲了敲门,心中不禁有些紧张。门开了,杨经理微笑着迎了上来,热情地招呼她进来。程婉清走进办公室,环顾四周,看到墙上挂着的公司荣誉证书和各种项目的海报,心中不禁对杨经理的专业能力充满了敬意。
“婉清,你来了。”杨经理亲切地说道,“坐吧,我一直在等你的剧本初稿呢。”程婉清点了点头,小心翼翼地从包里拿出了剧本初稿,递给了杨经理。她紧张地坐在一旁,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心中默默地祈祷着杨经理能够喜欢她的作品。
杨经理接过剧本,随手翻阅了几页,眉头微微皱起。程婉清的心中一紧,紧张地等待着他的评价。杨经理抬起头,微笑着对她说:“嗯,情节还算有趣,但整体有点……过于个人化了。”程婉清听到这句话,心中咯噔一下,原本紧握的双手不禁颤抖了一下。
她有些不安地问道:“您是说,不够商业化?”杨经理点了点头,语气温和却直接:“可以这么说吧。比如这里,你写了主角在图书馆的一段内心独白,文学性是很强,但对观众来说可能没什么吸引力。”程婉清点了点头,心中有些失落,但也明白杨经理的建议是为了剧本能够更好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婉清,你的剧本在情节设计上很有创意,尤其是那些关于校园生活的片段,让我仿佛又回到了大学时代。”杨经理微笑着说,“但是,我感觉剧本的整体节奏有些拖沓,特别是在一些转折点的处理上,缺乏足够的张力和戏剧性。比如,主角们在社团竞选时的冲突,虽然你写得很详细,但缺少那种让观众紧张、期待的感觉。”
程婉清认真地听着,心中不禁有些疑惑。她原本以为自己已经将情节写得很紧凑了,没想到杨经理会提出这样的看法。她仔细回想了一下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