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心中一惊,慌忙抬眼望去,瞬间唬了一跳。
那双青黑相间的皮履,她竟是识得的。
蕃秀急忙定了定神,此刻若是贸然离去惊动了阁内之人,无异于自曝身份。于是,她强作镇定,悄然竖起双耳,听起了墙根。
只听那女子哀哀切切说道:“恳请陛下为妾身做主,严惩刘氏一族贪赃枉法之恶行!妾身纵粉身碎骨,亦愿一力承担!”
蕃秀恍若雷击,猛然想起,这女子竟是……
她忙将胸中惊涛骇浪强压下去。
回想宴席之上,那人众目睽睽之下,独独朝自己方向望来,莫说让旁人瞧到猜忌,便是连蕃秀自己都恼怒那人的轻浮,那一眼着实引人遐想连篇!
此刻再看,简直荒唐!
倒是她自作多情了,原来那位所看之人却是另有其人!
只是相较于其他秀女,这位跪着的身世坎坷、姿容绝世的刘府庶女,竟是捷足先登了。
果然听到厅内之人道:“尔且退下,朕自有思量。”
蕃秀心中腹诽,不由翻了个白眼,见色起意!
未及将白眼翻完,冷不丁却被生生吓了回去,她慌忙转头望向那人,真真领教了虎贲军的威猛可怖,难怪世人皆称其为猛兽。
此刻,她与林邛四目相对,皆是面露尴尬之色,蕃秀默默垂首,朝林邛行了一礼,随即转身悄声离去。
待蕃秀回到水榭,见宴席上一切如常,她心中暗自松下口气。随之又焦着起来,那佳婵翁主可已找到?
“快看!桂宫那边竟是火光冲天!”
席中突然传出一声惊呼,蕃秀不待细看哪位,相必年岁不轻,俨然对德念宫的印象还停在过往。
闻此惊呼,水榭中的众人皆慌忙涌出,纷纷聚于湖畔,朝着西南方向望去。
但见德念宫所在之处,黑烟滚滚,遮天蔽日……
慌乱间,蕃秀随手拽住一名路过的宫女,急声问 道:“可曾寻得翁主下落?”
那宫女本欲挣脱,待扭过头来,见是蕃秀,面上瞬间绽放出惊喜之色,道:“英大人!”
蕃秀定睛一瞧,此人竟是先前前来报信之人。
“奴婢正欲去寻大人,谁曾想到,那翁主竟偷溜进太后娘娘的寝宫。我等寻到她时,她正蜷缩在太后榻脚小憩。值班的内侍先前误以为是个狸猫,伸手要擒,摸去惊呼差点跳起,这才知晓是众人苦寻的佳婵翁主。寇公公已安排人将她安全送还齐王妃处,并未惊扰到太后娘娘。”
蕃秀望向那宫女,见其虽身形敦实,然眼神清澈,问道:“你如今在何处当值?”
那宫女面露惶恐,唯恐大人责罚,带着颤音:“回禀大人,奴婢乃负责洒扫的二等宫女,名叫小意。”
“尔等此番处置颇为得当,传我口谕,凡今日参与寻找翁主之人,每人去库房领一贯钱。你且去找寇子,日后便到他手下听差。”
小意听闻此言,满心欢喜,连连叩谢,这才退了下去。
待蕃秀指挥着内侍们,将那些惊恐万状的官眷们劝回宴席,又妥善安排宫人们上茶蓄水,一番忙碌之后,终得闲暇。
此时,她方才瞧见佳婵翁主正依偎在齐王妃怀中,手中把玩着长信宫所赐的时令络子,一副悠然自得之态……
她环顾四周,却未见刘嫱的身影,直至宴会散席,也不见刘嫱归来,更让令她费解的,连德念宫的棋姑及刘蚡夫人也如人间蒸发般,不见踪影。
是夜,便有消息悄然传入长信宫,言及长安郡守刘蚡贪赃枉法,罪证确凿,已被革职下狱。
蕃秀回想起白日里在那阁楼中的一番对话,心中虽惊,却也觉得在情理之中。只是未曾料到,那人行事竟如此雷厉风行,下手之快!
“那婉昭仪,如今又在何处?”太后听到来人回禀,企口问道。
侍从上前回禀:“婉昭仪闻得兄长被革职之讯,悲愤交加,一时糊涂,竟在宫中纵火自焚,此举大逆圣意,如今已被囚禁于掖庭,且有重兵把守。”
囚禁于掖庭?
蕃秀闻言,面虽未露慌态,心中却已惊骇万分。
同胞姊妹,性情竟是天壤之别。刘嫱看似柔弱,却胆大包天,向御前告发亲兄大义灭亲;反观婉昭仪,平日里虽骄横跋扈,但借她十个胆子,也不敢做出这等惊世骇俗之举。
忆起那日狐狸毛榻上那张娇艳的脸庞,蕃秀不禁担忧,那般柔弱之躯,又如何能承受得了,掖庭那阴森恐怖之地的折磨?
侍奉太后安寝后,她缓缓步回到西殿房,沿途所见皆是满园繁花似锦,不禁生出无限感慨。
细想那刘氏一族,妻妾之间争风吃醋,手足之间反目成仇,此情此景,实非她这等出身之人所能理解。
在蕃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