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的存在,这是她离开年府过得第一个中秋,自然想念在家的日子。
四爷:“等过些日子,爷让人接年夫人来府里坐坐。”
年芷瑶慢慢靠向四爷,“爷,你对我这么好,我以后要是离不了你了该怎么办啊。”
“傻话。”
九月的天气正好,四爷带着她出了府。
算是履行之前说带她出门玩的承诺。
年芷瑶乘上了出府的马车,好奇问道:“爷,我们去哪呀。”
四爷:“等到了你就知道了。”
年芷瑶挑眉看他,怎么还保密起来了。
刘四从他爹那辈就在京城的前门大街卖羊肉烧饼,算起来也有五十年了,听他爹说,他小时候还见过刚登基时的万岁爷呢,这话他是不信,可信不信的,也不耽误他丑时就起来做烧饼。
他家羊肉汤十五文一碗,烧饼两文钱,一碗汤两个烧饼差不多能让家里的男人吃饱,比起旁边十文钱一大碗的素面,算不上实惠,但好歹有点荤腥,口袋里有几个钱的老爷们都也喜欢来他这吃。
因摊子在出城的必经路上,他也算看了不少热闹,就比如说今日路过的这辆马车,一看就是达官贵人的,普通人家可养不起这么贵的马。
旁边喝汤的人看着马车过来,特意端着碗往旁边稍了稍:“今儿个这是哪位爷出来了。”
“依我看定是个王爷。”说话人算是有点见识,他指了指体型粗壮的马匹:“这拉车的马可都是蒙古马,都是前头进贡的,除了那边的。”他往上指了指,“没几个人有。”
喝汤的老汉听得出了神,只觉得碗中的羊肉都更香了些。
年芷瑶听着外头热闹的叫卖声和冲入鼻尖的香气,忍不住将帘子半开,早上虽用过早 膳,但这街边的香气实在太过霸道。
就像没有人拒绝小学门口的炸串摊子一样,明知道不健康,却仍旧忍不住诱惑。
四爷看她:“怎么了。”
年芷瑶:“好香呀。”
“想吃什么等回府让厨子给你做,外面的不干净。”
年芷瑶眼巴巴地看着他。
四爷无奈,“去买份糖炒栗子。”
栗子难扒,她也能少吃点。
苏培盛利索地下了车。
马车往西北方向缓慢驶去,等人少了些,年芷瑶便掀开马车的帘子,看向四周的风景一点点地在眼前掠过,心里放松了许多。
四爷也不打扰她,等到了地方,才扶着她下了马车。
她瞧了一眼牌匾,念道:“万寿寺。”
原来是寺庙,在年府时,她也常常跟着额娘来寺庙礼佛,虽然她不喜礼佛,但这是未婚女子唯一能正当出门的缘由了,是以她每次都十分珍惜。
额娘更喜欢去潭柘寺,这万寿寺倒是头一次来,她瞧了瞧里头,一个香客也没有,想来是提前清了场,也是,四爷好歹是王爷,该有的场面还是要有的。
四爷道:“这里的斋饭不错,等午膳时你尝一尝,附近还有聚集的街市,等午后,爷带你去逛一逛。”
年芷瑶眼睛亮的发光:“真的吗。”
四爷:“爷还会骗我不成。”
年芷瑶牵住他的手:“自然不会,爷最好了。”
四爷笑着看了她一眼,因是便服出行,今日的瑶儿并未梳旗头,而是梳起了汉家女子的发髻,显得她年岁越发小了起来。
九爷策马到了十爷府里,门口的小太监早早就认出了九爷的马,一边让人去府里通报,一边殷勤伺候。
“爷您来了。”
九爷一挥手将马鞭扔给小太监,问道:“老十呢。”
“王爷正在书房呢。”
九爷一听王爷这两个字就头疼,前几年老爷子大封诸子,前头几个哥哥就不说了,可封了八哥为廉郡王,封了老十为敦郡王,只有他被封了贝勒。
他不满地啧了一声。
刚走到书房,十爷就迎了出来,“怎么来我这了。”
九爷:“怎么,我这个做哥哥的不能来。”
十爷一看他这样,就知道他心里又憋着气,只是他脾气好,一般不与老九生气,只笑道:“怎么会。”
九爷一屁股坐在了书房的椅子上,他们俩年岁相近,从小就在一起玩,在老十这和他自己府里差不多了。
“这么好的天气,你就在家待着啊。”
十爷不解问:“不然去哪。”
九爷笑:“当然是和四哥一起去万寿寺。”
十爷:“四哥去了万寿寺?你怎么知道的。”
九爷:“小爷自有办法。”说来也就是巧,昨日他奶母的兄弟就在万寿寺,四爷的人去传话,被他瞧见了,一打听便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