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殿下出兵平叛的。”
一众官员,排排跪在地上。
“臣等,请陛下下旨,令英王领兵,平定肃州叛乱!”
明着是请陛下下旨,但对着的却是上座的太后,而非皇帝。太后借皇帝尚未大婚的由头,硬生生地坐在了皇位上听政,皇帝反而坐在了下首。
“英王殿下到——”
太监尖利的声音拉回了皇帝在冠冕之下打量这些大臣时晦涩不明的眼神。
“传——”
黑色的下摆从一众跪着的大臣间穿梭而过。
“臣参见陛下太后,恭请陛下太后圣安。”
皇帝看着他弯下的腰、低下的头,冕旒垂下的阴影遮住了他的眼,什么都看不清。
“平身。”
这是太后的声音。
“英王,传讯官前去迎你,想必你也应该知道了肃州叛乱,你有什么想法吗?”
太后鬓发微乱,想必是都没来得及让女侍整理好,就来上朝。
“回娘娘,肃州乃是当初陈平定叛乱之后,先帝赐予臣的封地,只是臣这些年来一直在外征战,未尝亲临封地管治。如今肃州叛乱又起,恳请娘娘陛下,允许臣领兵出征,剿灭肃州叛乱。”
“有你这句话,孤就放心......”
“母后”一直未曾出声的皇帝突然开口,“肃州虽是云集当初平定的叛乱,可毕竟如今是他的封地,为了避嫌,恐怕不宜让云集独自前去。”
“那皇帝说说,要让谁一同前去?”
“不如就辅国公世子,郑靖,他年前也跟着去战场上历练了一番,也颇有建树,镇北将军对他可谓是赞不绝口,又是母后的亲子侄,您觉得怎么样?”
辅国公世子......郑靖?
李云集突然抬头,目光如剑,直指帝王。帝王自不动摇,甚至,旒珠都未曾动摇过。
他慢慢移动着视线,放在了太后坐着的龙椅之上,好像是在看着太后,但其实不是。他在透过太后看着 以前坐在这个位置上的先帝。
仿佛先帝就还坐在那里,笑容里总是透着一股哀伤,说:“云集,你喜欢父皇的位置吗?”
当时他说什么呢,大概是:“父皇,我不喜欢。”
父皇啊,你当时一心给太子铺路,不惜把我添给他当作筹码,你现在看看他又在做些什么呢?
说出这个名字的时候,他曾经的兄长,现在的皇帝究竟在想些什么。
是真的想郑靖这个纨绔子弟可以和他一起平定叛乱,还是想着郑靖与他有仇,必然安心襄助他,反而会处处给他使绊子呢?
他看不清。
通往上首的阶梯太多太多了,横在他们中间,这里的台阶多想当年的东华门。他自己一个人,守着一成不变的台阶,看着来来往往的人都变了模样。
有点想笑却怎么都笑不出来,因为他知道,太后是不会拒绝的,郑靖,可是她娘家的子侄,再加上皇帝说的也并无道理,即使知道他有私心又能怎么样呢,还能拒绝吗?
郑靖是个草包,可再怎么样,他终究还有一个听话的好处。
一个听话的棋子,太后怎么会不想着要用呢?
“那就依皇帝的。”
果然,太后说:“就让郑靖跟着你一起去......”
“娘娘,”李云集打断了她,他顿住了,话到嘴边又吐不出来、咽不下去。
他不能拒绝去,他知道自己根本就放不下肃州。那是他第一个战场,是他一点一点亲眼看着重建的地方。
他知道,太后、皇帝也都知道。
“边关凶险,郑靖个草包的军功是怎么来的,朝野上下无人不知。臣,不可能拿战事去陪他玩闹。”
“云集,”皇帝走下来,握住他的手,轻声说:“郑靖非去不可。”
李云集静静地看着他的眼睛,一点一点地握住他的手,硬生生地拽着从自己手上拽下来。皇帝拽得那样紧,他剥下来的时候,就像是活生生拽掉了自己的一块肉。
一块腐肉,那样畅快。
“陛下旨意臣不敢不从,只不过,臣欲携绛侯三姑娘共赴边关,处理好叛乱的事情之后,将依据先帝当初的旨意,驻守边关,还请陛下、娘娘准许。”
“孤准了。”太后轻飘飘地说。
等到一切结束,已经是正午,李云集走出大殿,走向宫门,挂在头顶的太阳也融化不了他此刻刺骨的冷意。
他回过头:
皇宫,这是他从前自以为的家,现在看起来,也是如此的陌生。
“李云集!”
徐拂衣远远地就看到了他,周围人来人往,他独自走在自己的孤寂中。
“老许做了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