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羽神色庄重,认真地点头道:“刘相,所言句句属实,这还是去年的数据。m.churuyunkt.com今年,开封农学院下属研究所在种植技术上又有了新的突破,经过试验田的反复验证,新稻种的亩产有望突破九百斤。这些成绩的背后,是无数开封农学院师生和农户们的辛勤付出。”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
老臣们交头接耳,神色各异,有的满脸震惊,有的则面露欣喜。
徐达更是按捺不住,大步上前,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拔高:“林大人,这稻种产量如此惊人,那它的抗灾能力如何?遇上洪涝、旱灾,能否扛得住?”
徐达身为武将,深知粮食对于军队和国家的重要性,所以格外关心稻种的抗灾性能。
林羽微微一笑,自信地说道:“徐大人不必担忧。这新稻种与新麦种,皆经过了特殊培育,不仅产量高,而且抗灾能力出众。无论是洪涝还是干旱,都能保持一定的收成。去年开封府周边曾遭遇小规模旱灾,普通稻田颗粒无收,可种植新稻种的农田,依然有不错的收获。”
徐达听后,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他仿佛已经看到了大明军队粮草充足、驰骋疆场的画面。
有了这样高产又抗灾的粮食作为军粮,大明军队必将如虎添翼,外敌再难进犯。
这时,宋濂也站了出来,他神色急切,眼中满是期待:“林大人,你所言之事,关乎我大明百姓的生计,可千万不能有假。”
宋濂一生刚正,心系百姓,对粮食产量一事尤为关切。
林羽神色坚定,拱手说道:“宋大人放心,若有半句虚言,微臣愿以项上人头担保。诸位大人若有疑虑,不妨派人前往应天,实地考察一番。”
宋濂听后,长舒一口气,眼中泛起泪光:“天佑我大明!若真如林大人所言,这新稻种、新麦种,实乃我大明百姓的福音。从此百姓再无饥饿之忧,国家也将更加繁荣昌盛。”
说着,宋濂眼眶泛红,声音也有些哽咽。
刘伯温看着情绪激动的宋濂,心中也是波澜起伏。
他稳了稳心神,再次开口:“林大人,既然新稻种如此出众,那新麦种的产量又如何呢?”
众人闻言,纷纷安静下来,目光再次聚焦在林羽身上。
整个大殿一片寂静,仿佛所有人都在等待着一个关乎国家命运的答案。
林羽不慌不忙,缓缓说道:“新麦种的亩产虽不及新稻种,但平均也能达到五百斤左右。这新麦种生长周期短,且对土壤要求不高,许多贫瘠之地也能种植。”
“之所以要同时推广新稻种与新麦种,是开封农学院下属研究所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不同的粮食,所含养分不同。长期食用单一粮食,容易导致百姓营养不良。将稻种与麦种搭配种植,既能满足百姓的口粮需求,又能保障百姓的身体健康。”
听到林羽的解释,大臣们纷纷点头。虽然像“开封农学院下属研究所”“养分”这些新词对他们来说有些陌生,但他们都明白,这新作物的出现,必将给大明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些作物不仅是解决百姓温饱的希望,更是大明走向繁荣昌盛的基石。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此新稻种与麦种若当真如此神奇,实乃我大明万世之福,堪称祥瑞之兆呐!”
刘伯温双手抱拳,恭恭敬敬地深深作揖,声音在静谧的朝堂中悠悠响起,带着抑制不住的激动,眼神中满是对大明未来繁荣的憧憬。
朱橚端坐龙椅,双眸深邃,静静看着这一切。
他微微转头看向刘伯温,眼神平和,举手投足尽显帝王风范。
朱橚目光虽平和,却仿若带着无形的压力。
刹那间,喧闹的朝堂便安静了几分,恰似一阵秋风扫过喧嚣的市井,一切归于平静。
“刘相,这世间哪有什么天降祥瑞,不过是我大明子民齐心协力、勤勉奋进的功绩。”
朱橚的声音低沉而醇厚,在朝堂的每一寸空间回荡。
他的话语让大臣们意识到,新作物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无数农人在背后辛勤付出的结果。
“徐先生,朕命你即刻全力勘察全国铁矿分布,选址建立铁矿场,招募百姓挖矿。此事干系重大,各地情形不同,你务必因地制宜,妥善制定矿工待遇,切不可有丝毫懈怠。”
朱橚微微侧身,目光如锋利的箭矢,射向徐先生。
徐先生感受到朱橚目光,急忙出列,双手抱拳,深深拱手,朗声道:“臣遵旨,陛下!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重托!”
刘伯温刚还沉浸在新作物带来的喜悦之中,听到这话,先是猛地瞪大了眼睛,眼中满是惊愕之色,仿佛听到了天方夜谭,与他之前的从容淡定形成了极为强烈的反差。
“陛下!老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