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人来到皇家花园。
兵仗局一早就将子母炮找来,皇帝等人来的时候,他们正在紧张地调试火炮。
眼前有两尊火炮,一门略大,长近二米,重约三百斤。
朱由校看了一眼大炮,略微摇了摇头,他想要是一两个士兵就能用的大炮,而不是这种重量过大的火炮。
另一门长约一米,重约八十,旁边还放着四个长圆型小铳,想必这就是子铳了。
“演练一番,让朕看看我大明利器!!”
兵仗的小兵急忙将小铳放入母炮后腹的敞口形装药室,确保子炮与母炮紧密贴合,并用铁丝固定,同时将一个实心铁球从炮口放入。
“陛下,请退至安全线以外!”
一个面色枣红的官员一鞠躬,道:“发射之时,有浓烟巨响。唯恐惊扰陛下。陛下退至远处即可!”
朱由校摆摆手,往后退了一段距离。
只见那官员手持火把,将引信点燃。
只听“轰”的一声,顿时硝烟四起,巨响一声。
只见铁球呼啸着朝远处飞去,砸在草地上又打了几个滚。
“不行啊!这才一百来丈!”(明制一丈约三米)
朱由校皱眉:两军对阵,三百米的距离,骑兵转眼即至。
已方的炮兵顶多打上一炮就被敌军接近了,骑兵对炮兵,那还打个屁啊!看来这个子母铳也只能在攻打城池时才能发挥作用了。
徐光启看着皇帝轻轻的摇了摇头,心中有了计较。
“陛下莫不是想以火器对抗骑兵吧!”
徐光启道:“火器对抗骑兵也不是不行。”
朱由校“喔”了一声,急忙道:“徐爱卿有制敌良法?”
徐光启苦笑:大明早在朱棣时期,就有火器克制骑兵之法。
永乐大帝北讨瓦刺之时,就用三段击打得瓦刺的马哈木大败。
只是国家承平太久,武将又遭文臣压制,没有哪个武将再钻研战阵之法,到现在,竟沦落到忘记祖宗强阵的地步了!
“陛下,昔日永乐大帝远征草原。你说,是草原的骑兵厉害,还是辽东的骑兵厉害??”
“自然是草原的骑兵更为厉害了!”
朱由校嘴巴一歪:“草原蛮族,侵袭我华夏千年。他们自小在马背上生活,想必骑兵应该比半耕半牧的辽东蛮族更加勇猛!”
“陛下所言极是,昔日我大明北征草原,如砍瓜切菜一般。现在自然也不怕辽东蛮夷。只是,火器训练甚为费钱。不知陛下有无准备?”
朱由校一愣:得,又转回银钱上面了!!
明军的战斗力其实一直不弱。
明朝科技领先,在火器研发也颇有建树。
大炮方面有佛郎机炮、红衣大炮、虎蹲炮。
火铳方面有适合骑兵的三眼火铳,适合步兵的鸟铳,还有连子铳,十连珠铳,迅雷铳(单兵多管火器,最多可达十八管),五雷神机,远距离射击的抬枪。
火箭方面有连珠火箭、飞刀火箭。
甚至还有用于海战的百虎奔雷箭、火龙出水箭。
朱由校听完徐光启和兵仗局的介绍之后,整个人陷于震惊之中。
妈的,老子以为打不过辽东蛮夷是因为装备的问题。
哪能想到,明军的装备水平竟然达到如此高峰。
那,为何在辽东,还百战百败??
当这个问题被朱由校提出来之后,一片死寂!
“那个!!”
李之藻决定冒个风险,道:“我大明将士武器先进。只是,”
“只是什么?说,朕恕你无罪”
朱由校有点气愤,明军不是打不赢,那是什么问题。
“陛下,大明军士虽然有犀利的武器。可他们拿不到军饷啊!”
朱由校双目圆睁,把李之藻吓了一跳。
“继续说!”
李之藻咽了咽口水,决定豁出去了,道:“火器制作极为耗银,之前东恭厂爆炸也与银两有极大的关系。皇城脚下的东恭厂尚且如此。更别提其他地方了。”
“现在的火器为节省银两,粗制滥造。动不动就炸膛伤人。军士们宁愿用刀枪,也不愿意用火器了。所以,辽东战场,基本没有火器多大的用武之地。顶多也就放在城头作防守使用!”
“再者,军饷不足,许多士兵好几个月都见不到军饷,很多人甚至把刀剑卖了换粮,更别提火器了!!”
“军士领不到钱粮,自然没有效死之心。遇战只知逃跑!!”
李之藻本人就是工部出身,对这些猫腻了熟于心。
他一直对贪污腐败十分痛恨,这次面见圣上,直言利弊置安危于不顾。
他不是不知道个中风险,但他是一个心怀天下的人,同时也看出皇帝志在中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