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回来。
李小川又嘱咐忙着看小人书的刘小军,一会儿有人找他了喊他一声。这才回屋睡午觉。
宋老屁到了傍晚才回来。
李小川看中的县北那块地他给谈下来了。
那是一块荒地,七沟八坎的凹凸不平,上头长满了刺槐。是周边村子默认的死孩子地。
宋老屁不知道李小川为啥点名要那地方。但他其实和李小川也没什么交情。有钱赚就行。所以他也没多问。找了附近村一个亲戚,打听了一下,知道那是个三不管地界。
因为地太赖,位置偏僻,这两年乱,那里还总爱出事,所以周边村子谁都不承认那是自己村的地盘。
宋老屁也是费了好大一番功夫,最后从村里访到乡里,从乡里访到县里,最后又找到一个在县土地部门工作的亲戚,这才把那地搞定。
还得是宋老屁这个地头蛇,这要是让李小川自己去跑,腿跑细都不能这么快。
李小川给了宋老屁一千块钱,让他明天去大青花组个局,邀请一下他的亲戚和他亲戚的领导。顺便把租赁合同签了。
宋老屁激动了。大青花组局再贵,一百块钱到顶了。李小川竟然出手就是一千。
李小川看他懵圈,提点到:“你亲戚在单位也不容易,上有领导下有同事的。咱这事已经劳动人家出力,总不能人情账也要人家当吧?”
宋老屁一听,是这么个道理,点头道:“我知道了。”
李小川一向对给自己做事的人大方,忍不住再次提点道:“你家那房子,我建议你还是再考虑考虑。别急着卖。你要需要钱,我可以借给你。”
宋老屁才拿了李小川一千块钱,心里正热络着呢,闻言道:“川哥,我实话和你说吧,我跟我亲戚打听过了,未来五年,市政府要往别的地方搬。三中也要搬走。咱们这儿的房子没前途。”
好吧,劝了不听,李小川也没办法。
送走宋老屁,李小川伸个懒腰,活动了一下筋骨。向仍旧躺在炕上看小人书的刘小军喊道:“军儿,家里现在就咱俩人,你想吃啥哥带你去。”
刘小军放不下他的书:“你随便煮点面条,咱俩对付一口得了。”
李小川去厨房煮面条,看到自己中午拿回来的肘子。
于是他煮了一把挂面,把肘子撕吧撕吧当成菜,端着去了堂屋,摆在八仙桌上:“军,吃饭。”
“哎,等会儿。我看完这一页。”刘小军嘴上答应着,但其实根本没动弹。
李小川摇了摇头,自己坐下先吃。等他吃完了,刘小军还没动弹。
李小川又喊了他一遍,寻思着趁这会儿功夫把白书平写的企划案看一看。
虽然他也没抱太大希望,但白书平费劲巴力写的,总要看一看的。新脑子好使,说不定就会有好创意。
还有就是,他打算把白书平培养成未来藤谷县区域总负责人。
这年头,国家都缺人才,何况是民营企业。需要啥人才只能靠自己在民间发掘培养。白书平又是王金虎留下的骨干之一,他本身也有这方面才干,为人也义气。李小川非常乐意提拔这样的人。
可是,那企划案写在一个小学生作业本上,本来就皱巴,被李小川在兜里揣了一天,更皱巴了。
于是他打算找个什么东西压一压。
北方传统四合院中堂的摆设。进门迎面是一幅画。一般是松鹤延年,喜鹊登枝之类的,寓意吉祥的话。
中堂画下头是条案,因为大部分都会装饰祥云纹构件,又称卷云几或者祥云几。
条案上头会摆装饰品,有的家庭也会把财神之类的神龛供在上头。
宋家老两口显然是无神论者,所以他们家的条几上没有神龛。
中间摆着个看屏,看屏两边各一个狮子滚绣球的双耳梅瓶。其中一个梅瓶的口还缺了一块,看那伤时候不少了。
这一对梅瓶也还罢了,一看就是民国时期民窑的东西,值俩钱,但也没多少。
主要是那看屏。
先前因为它灰扑扑的,李小川也就没注意过。
他买这房是为了投资,对其他都不太在意是其中一个原因,还有个原因就是,他不觉得宋家老两口会把贵重物品留下不带走。所以,他根本就没往古董上想。
此时他定睛一看,我滴个乖乖。这不就是上辈子某鉴宝栏目中引起嘉宾和鉴宝师大乱斗的《七贤图》吗?
李小川还是从圈内听到风声后才去看的重播。当时,拿着这副看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