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本月的第七起,而且从犯案频率来看,unsub(不明嫌疑犯)的冷静期已经变得越来越短。m.shangyuewu.com”
朱蒂从赤井秀一手中接过相关资料,随着页码的翻动,她的脸色也愈发阴沉,一张张不忍卒闻的现场照片与旁边备注的受害者年龄让她怒火中烧的同时,没忍住拍了桌子,“这群——这群蠢货到底是在做什么,性质如此恶劣的连·环杀·人案,为什么没有提前上报?!”
“冷静。”比起朱蒂按捺不住的愤怒和激动,赤井秀一的态度平淡得甚至稍显冷漠,他轻轻点了点桌面,沉声道,“如果你能把最后几页看完的话,应该就能明白警·方这么做的理由。”
受到提点的女探员越过那些描述得过于细致的虐·杀调查,翻到对方所指的页数仔细阅读半晌,深深皱起了眉头,“这是……”
“犯·罪升·级,连·环·杀·人事件中经常会遇到的一种情况。”男人墨绿色的眼眸如同一汪深不见底的水潭,被其视线所笼罩的朱蒂点点头,“犯·人的杀·人·手法,心理素质,反侦·查能力会随着罪·行的累积逐渐进化,越往后期造成的社会危·害就越大,这个我是知道的,但是,秀,你也意识到了吧,这个发展速度,很不正常。”
从纽约警·方提供的卷宗来看,Unsub初次犯罪是在35天前的深夜,受害者是年仅21岁的珍妮弗·怀特,刚刚结束夜班回家的她在没有监控的小巷子里遭遇了漫长时间的虐·待与殴·打,持续了将近一个小时后才因为内脏·破·裂导致的各种并发症死去。第二起罪行则是在13天之后,时间同样是在深夜,离家出走的19岁少女艾琳娜·霍恩在前往朋友家里的路上失踪,第二天伤痕累累的遗体被环卫工人发现遗弃在垃圾回收站内。
因为犯案时间,受害对象年龄,以及虐·杀行径的相似性,警·方很快得出这两起案件的犯·人很可能出自同一人的结论,决定并案调查。虽然凶手·手段·残*忍,作风血·腥,但他们一开始对破案的态度还是很乐观的,因为两·起案·件中凶手都在现场留下了不少线索,沾染血痕的半个手印,零零散散的足迹,以及工具痕迹,甚至还有案发现场附近并不清晰但是摄下其身形的监控录影带等等,足以说明男人很可能是初次犯·罪的新手,对警·方的调查能力抱有轻蔑的态度。
照理来说,这种对自身能力预估不足的傲慢犯·人,很快就会暴露在警方抽丝剥茧地细致调查之中,但让所有人始料未及的是,第三起案件的发生却把调查的方向导入了难解的迷雾之中。
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年轻受害者,同样细节吻合的虐·杀,现场留下的痕迹却与之前的取证有了极大的参差,警方一度怀疑这是一起模·仿犯罪,但一来先前两起案件的相关信息依然属于机密,并未外泄,而来造成遗体上创口的工具却毫无疑问来自同一把。
紧接着又是第四起,第五起……每次留在现场的痕迹物证都与此前或多或少有着相悖的地方,但造成杀伤的武·器却始终有着联系,一时间「团伙作案」的揣测在调查组里占了上风,但法·医那边却又笃定遗·体上的伤害是同一个人造成的。
线索繁多,千头万绪,好像每一个都能将他们带往终点,但细细深究,却会发现绝大多数不过是通往绝路,徒废精力。
像是被一根近在眼前的胡萝卜所引诱的毛驴,纽约一方的警·员们无头苍蝇般乱撞了一圈,终于还是在杀·人频率愈发紧促的案·犯面前低了头,选择寻求联邦调查局的帮助。
****
「三亿日元劫·案」
快餐店里,对着随意点单的汉堡薯条发呆的诸伏景光突然在意识空间里喃喃自语。
「?」
「只是觉得有点既视感罢了」
藉由系统提供的,装置于朱蒂·斯泰琳手机上的窃听器,正信号清晰地将两人的交流传递到他的耳畔,虽然罪行的严重程度完全不同,但误导警·方的方式却有相似之处。
「是曾经发生在日本的一起相当有名的案件,迄今为止仍然未被破获,甚至连究竟是单人犯·罪还是团伙作案都是一团迷雾。」
迅速将秀朱二人对话的细节自脑海中过滤的诸伏景光有一搭没一搭地按着快餐店儿童餐附赠玩具小猫的毛绒耳朵。
「这种隐隐的割裂感……是第三起案·件么?」
“乍看之下留下的无数线索,极有可能是被精心布置,让人轻敌的陷阱,警·方嘲笑着犯·人的轻敌,自己却践行同样的错误,直到覆水难收。”像是想到什么事情一般,赤井秀一若有所思地转头看向窗外,“或许犯人是日本人也说不定。”
“?”
完全没跟上搭档思路的朱蒂又埋头看了几眼资料,怀疑自己是不是遗漏了什么重要线索。
“想起一桩发生在那个国家的著名疑案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