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背。
阿依慕连忙学着宜修的样子,洗手绞巾子。
太皇太后睁开眼睛,嘶哑的声音响起,“皇后。”
“皇祖母。”
太皇太后笑了一下,“你是个好皇后,可惜看不到弘晖的孩子了。”
她的声音小了下去。
宜修也不说什么场面话,告诉太皇太后您一定会没事的,道:“您曾经也是。”
“弘晖快来了。”
太皇太后笑了一下。
然后慢慢闭上了眼睛。
宜修继续给她擦拭手背,过了好一会儿,她站起来试探了一下她的鼻息。
“太皇太后薨了。”
前世这个时候,皇上仍旧是康熙,她身为王爷的侧福晋,自然没有侍候在她身边。
直面一个人的死亡,心里难免有点悲凉。
太皇太后身边的姑姑连忙出去,禀告外头守着的人。
阿依慕问:“这就是你说的不用来了?”
宜修点头。
“我们部落里,只有巫医才能预判人的死亡。”
慈宁宫中很快升起了白幡,响起了哭声。
宜修觉得自己上辈子死后肯定没这个待遇。
甄嬛与弘历母子,可是恨毒了她。
青樱去给甄嬛送鸡汤了,宁愿给李金桂争名分,也想不起来给自己这个姑母争一争名分。
丧礼一结束,太上皇也病倒了。
如今太上皇年岁也已经高了,虽然到了行宫安闲了许多,但反而像是泄了一口气儿一样,身体也不可避免地衰老了。
于是乎,他们这群人又开始给太上皇侍疾。
太上皇脚面浮肿,他感觉自己大限将至。
宜修心道:这个将至就是五年了。
太上皇将胤禛叫来,说了许多知心话,父子俩关系倒是缓和了许多。
-----------------
朝堂上的关系却紧张起来。
今年大清各地都有白莲教活动的踪迹。
听说还有西洋来的舰队在沿海地区徘徊,上面都是色目人。
海盗猖獗不说,按照这个势头下去,白莲教的余孽早晚会与那些西洋势力勾结。
太上皇之前便想要封禁南洋贸易,只是还未来得及在这件事上讨论,便被几个儿子的斗争搞的无心再想这件事,如今朝臣们旧事重提。
乾清宫内,气氛凝重。
胤禛缓缓扫视着殿下的臣子们。
“今日议一要事,”雍正皇帝开口,声音低沉却威严十足,“南洋贸易乱象频生,走私泛滥,沿海反贼与外夷勾结迹象渐显,朕有意封禁南洋贸易,众爱卿可畅所欲言。”
文华殿大学士张廷玉说道:“皇上圣明,南洋贸易虽有微利,但隐患极大。”
“与海外势力串通,危及大清根基,虽然朝廷平复过几次作乱,如今乱象复现,走私违禁之物屡禁不止,致使税收大减。若不禁绝,长此以往,国库亏空,海疆难安呐。”
弘晖立刻上前:“张大人此言差矣!”
“若是禁海,沿海百姓生计大受影响。这些年南洋贸易兴起,沿海百姓多赖此维生。一旦封禁,无数依赖此生存的百姓将失去维生的门路。”
他稍作停顿,接着说道:“西方诸国如今在南洋大肆扩张,他们的商船往来频繁,与我朝商人交易。这是商机,也是挑战。若因噎废食,我朝如何在这复杂的国际局势中立足?”
鄂尔泰说:“承亲王殿下,这些色目人在南洋扩张,正是隐患所在。他们心怀不轨,与我朝子民贸易往来,难免会带来不良风气,侵蚀我朝纲常伦理。”
“南洋之地,蛮夷杂处,我朝子民与之过多接触,恐被同化,危及礼教正统。”
弘晖:“一味固步自封,大清未来何在?”
他提高了声音,“封禁之举,是断了百姓的生路,亦是沿海一带的生路啊!”
常海舅舅的养子李涛站了出来,“皇上,臣附议大阿哥所言。南洋贸易的繁荣,带动了沿海多地的经济,诸多市镇因贸易而兴盛,百姓生活富足。”
“若封禁贸易,这些地方恐将陷入衰败。我们不应只看到眼前的些许乱象。”
张廷玉和鄂尔泰皱着眉头。
“皇上,大清的安稳更加重要,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