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战红旗》的走红,让作家林中阳成为了鼓山县家喻户晓的人物,在林家集公社更是被人们熟知和津津乐道。m.juyuanshu.cc
他去供销社打酱油,穿蓝大褂掌称的师傅都会多给他加上半勺醋。
甚至他去赵家买狗肉,他的小学同学赵二狗都会多切一些狗下水送给他。
无论走到哪里,身后都是仰慕的眼睛,迎面都是善意的笑脸。
人们开始扒他的琐事、故事和野史,甚至有人爆料,在林中阳五六岁的时候就能出口成章,是个神童。
还有人说,以前林中阳家的祖坟前有一块高大的回龙碑,穿靴戴帽很气派,碑身都是用金贵的朱砂石制成的。
他一下子成为十里八乡的名人,也成为家里的长辈教育儿孙的榜样,“你看人家后街的林中阳……”
林中阳倒是没感觉到成为名人有什么不便,反而觉得走到哪里都不需要自我介绍还少了不少麻烦。
他知道人们认识的不是林中阳这个人,而是作家林中阳这个符号。
有时候宣传的力量真的非常强大,强大到会让人慢慢地看不清楚自己原来的模样。
前世的他是一位知名的企业家和社会名流,早就习惯了镁光灯下的各种荣耀。
现在的这一点点名气和成绩,还不足以让林中阳骄傲和失去自我。
林中阳在武装部的工作就是个闲差,他更多的时间是被安排到宣传部给崔德俊帮忙干活。
不是有人说么,“手绢好做,抹布难当!”越是多才多艺的人,在单位里越是做不出突出的成绩来。
除非你的每一样才艺都是出类拔萃,普通人无法超越,每一个“特长”都是“最长”。基层有人推荐,上面有人提拔,其他人连嫉妒你的机会都没有。
别人望尘莫及,趿拉着鞋也追不上!林中阳就近乎是这样的一骑绝尘。
前几天,李国良台长打来电话,说县广播电台打算正式聘请他为“鼓山县人民广播电台记者”,邀请他经常给广播电台投稿。
如果没有意外,过几天,他的记者证就会和第一个月的稿费一起发给他。
宣传部和人事科紧挨着门,闫晓丽有事没事的也总喜欢找林中阳说话拉呱:
“林作家,你的那辆破自行车是不是该换一辆了?这和你这名作家的身份不相符呀!”闫晓丽倚在林中阳的办公桌上,没话找话说。
林中阳忙着手里的活,说:“我这破自行车可是古董级别的,据说是缴获资本家的战利品!”林中阳抬头看了一眼闫晓丽,“怎么,想用你的新凤凰和我的古董换?我那车可是价值连城!”
“切!大言不惭,你脸皮怎么这么厚呢!怎么不说送你呢!”闫晓丽翘起嘴巴,和林中阳斗嘴。
“也行呀,我不介意把我的古董作为藏品收藏起来,骑你的,你骑啥?”林中阳一本正经地开着玩笑。
“你还别说,你这么一说,我还真觉得可以借给你骑,你那车确实太破了,进进出出的,那不是丢人民公社的脸吗?
我爸爸的自行车一直放在家里,没人骑呢。”闫晓丽好像想起来什么,认真地回答道。
“别,别,别,开玩笑呢!你可别当真呀,当真就不好玩了。”
林中阳看闫晓丽当了真,也就不好再继续玩闹下去,赶紧委婉地拒绝,女孩子的东西可不是能白白接受的。
“是借!不是送!好不好?想啥呢!不过也不能白借给你,你得帮我一个忙!”
闫晓丽诡谲地翻了个白眼,继续说到:
“你能不能星期天和我一起回一趟县城?”
“去县城?私事?干什么?”林中阳疑惑地问。
“想啥呢?不许瞎想!肯定不是你想的那样!我还没想好,星期六再给你说!”闫晓丽说完,脸红了一下,转头回了自己办公室。
星期六下午快下班的时候,闫晓丽到武装部找林中阳。因为是周末了,吴干事提前打了招呼回家了,办公室只有林中阳一个人在。
“周末了,你怎么还不回家?”看到闫晓丽推门而入,林中阳关心地问,“我这收拾一下也要回家了。”
闫晓丽没有直接回答林中阳的问话,转而开口问道:“明天你有没时间?帮我个忙?”闫晓丽语气温柔地说道。
谁在求人帮忙的时候还不是语气温柔呢,更何况还是求一个才色双全的帅哥帮忙。
“明天一早,我们一起去县城,我在东边卫生院门口等你!”林中阳帮不帮她的忙,说实话,闫晓丽心里还真没底。
“要我帮忙,你最起码要告诉我帮你做什么吧?要是让我帮你去杀人,可别害我啊!”林中阳嘿嘿一笑,看着闫晓丽,等着她的回答。
闫晓丽迟疑了一下,也吃吃地笑了,“帮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