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他人纷纷表示同意。
燕王见百官反应,冷哼一声问道:“众爱卿以为如何?”
众人虽然面色难看,但均不敢言明心中想法。
最终一名官员小心翼翼地说:“唯有暂且忍让,方能保国。”
百官皆点头表示认同,燕王则下令立刻准备求和事宜。
燕王目睹这一切后,面色越发阴沉,不满地瞥了那名官员一眼,随后怒气冲冲地拂袖离去。
等燕王走后,群臣立刻发出阵阵埋怨之声:“唉,我们为燕国殚精竭虑,却未料到陛下竟如此轻易放弃燕国。”
另一名大臣叹道:“说这些都晚了,燕国的处境你难道不明白吗?如今我们只希望能给燕国换得一丝喘息的机会。”
燕国百官心中最是清楚燕国的现状,此刻他们已到了危难关头,唯有期盼来年春回大地时,能重振燕国的生气。
然而此时,被嬴子云长久忽略的老儒士淳于越带领三万秦骑突然出现在燕国领土内。
他的行踪一直未被人察觉,但此番攻势着实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淳于越直接率领三万骑兵奇袭燕国,一路纵横肆虐,所向披靡,燕军根本抵挡不住。
当听说这一消息时,燕将李左车反应迅速,急忙带兵前往应对。
淳于越见状毫不畏惧,当即掉转马头,迎向燕军。
双方交战中,淳于越的骑兵威力惊人,如入无人之境。
燕军无力抗衡,几乎全军覆没。
见局势无可挽回,李左车只好撤退,并火速返回王城。
淳于越并未放松追击的步伐,继续沿路烧杀掳掠。
淳于越是位儒士出身,但作战异常凶猛。
他没有丝毫手下留情的意思,在战场上杀得燕军惨不忍睹。
尽管如此,淳于越仍时刻保持警觉,仿佛总有一双无形的眼睛盯在他背后,令其感到不安。
因此,他有意放缓行军速度,尾随在燕军之后,一边监视他们的动向,一边搜刮沿途可得的物资。
半月过后,燕王终于亲自登场与淳于越对峙,虽无太多期望对方同意和平谈判,但也希望做最后一搏。
燕王及燕国的文武百官、百姓,无不憎恨淳于越至极。
两人相见时,淳于越放声大笑,嘲讽道:“燕王,久违了啊。”
言语之间尽显轻蔑与傲慢,毫无礼数。
燕王心中愤怒至极,却面露微笑应酬:“阁下不愧为大秦天下的能臣,差点将我唬得心惊胆战。”
“害怕了吗?若是真心畏惧的话,跪下来磕头叫我几声爷爷,再把你的燕国奉上,如何?”
淳于越大言不惭,故意羞辱道。
燕王虽怒火满腔,却仍保持镇定,答道:“淳于大人真会开玩笑。”
“哈哈,燕王倒也识相!”
淳于越笑着继续嘲讽道。
燕王强挤出笑容,“既然你明白孤是燕王,那就应该知道燕王不可凌侮吧。”
“我知道,”
淳于越点头,稍作谦让地说:“这只是个小玩笑,请莫怪。”
“哈,没关系。”
燕王皮笑肉不笑的回答。
“既然燕王安然无恙,那在下便告辞了。”
淳于越拱手说道。
燕王也不刻意挽留,只是淡漠地挥了挥手。
离开燕国后,淳于越继续率领军队四处劫掠。
此次他并未带太多兵马,而是挑选了数千精锐分作几路行动,在燕国各地频繁袭扰。
得知淳于越的所作所为,燕王怒不可遏。
无奈淳于越麾下的骑兵数量庞大且训练有素,即使贵为燕王,没有足够的兵力也难以对其构成有效威胁。
虽然对淳于越的行踪了如指掌,但燕王却无能为力,只能眼看着敌军肆意破坏。
这让他感到无比愤怒却又无可奈何。
燕王心知当前形势不妙,暗自思忖:如果局势发展下去,燕国可能难逃崩塌命运。
此时他又收到了新的情报:燕国部队正在攻打南阳郡,这里是近期新近控制的一个重要区域。
端坐在宝座上,燕王微微眯着眼思索:“南阳郡储备粮食不多,支撑不了太久,看来需要尽快安排物资补充。”
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