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齐,吼声震天,气势如虹。萧逸尘目光如炬,审视着一众英姿飒爽的军官,仿若在挑选国之利刃。最终选定了一位名叫苏凛风的年轻将领。此人出身将门世家,自幼随父征战沙场,耳濡目染之下,练就一身过硬本领。作战经验丰富,历经大小战役数十场,战术灵活多变,能根据战场形势迅速调整策略;且心怀报国热忱,胸膛里跳动着一颗滚烫炽热、对大周朝忠心耿耿的心。
萧逸尘大步走到苏凛风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郑重叮嘱:“苏将军,此次防守边境责任重大,敌军来势汹汹,你需步步为营、小心应对。平日里要多派斥候侦察,不放过敌军任何风吹草动;安置百姓时,要妥善周全,不可让百姓陷入恐慌;作战时既要守护好百姓,又不可放过任何进犯之敌,必要时主动出击,打出我大周军威!我大周将士生死不惧,你要带着他们凯旋而归,莫负圣恩与百姓期许。”苏凛风单膝跪地,抱拳高声应道:“殿下放心,末将定不负所托,誓与边境共存亡!刀山火海,末将亦勇往直前,定护我大周山河无恙!”言罢,眼中闪过坚毅决绝之光。
紧接着,萧逸尘又从朝中精心选派了一位经验丰富的大臣作为使者。这位大臣名叫李文翰,曾任外交官多年,出使各国从未有失大周颜面。其口才卓绝,舌绽莲花,能凭三寸不烂之舌化解诸多外交难题;思维敏捷,对手细微表情、言语破绽都逃不过他的眼睛;还深谙各国国情与人心算计,知晓各国朝堂争斗、势力纠葛,出使敌国自是游刃有余。萧逸尘将其唤至书房,神色凝重地托付道:“文翰,此番出使敌国,干系重大,你肩负着大周万千百姓的期许。敌军狡诈,想必会提出诸多无理要求,你需据理力争,引经据典、摆事实讲道理,探清他们的真实目的。若有机可乘,尽力促成和平,为百姓谋福;若事不可为,也务必全身而退,及时传讯回来,切不可莽撞行事,我等在后方接应你。”李文翰恭敬领命:“殿下,臣定竭尽所能,周旋到底。大周之恩,臣铭记于心,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安排妥当后,萧逸尘并未松懈半分,他命人在东宫设立了战时指挥堂,精心布置一番。巨大的木质框架撑起一幅巨幅军事地图,山川河流、关隘城池栩栩如生,标记着敌我兵力分布、粮草储备等关键信息。每日清晨,天边第一缕曙光尚未完全驱散夜色,萧逸尘便踏入指挥堂,身姿笔挺伫立在地图前,目光紧锁边境之地,与前线将领飞鸽传书,了解军队调动、敌军布防等详情。信使往来不绝,一只只信鸽振翅高飞,带着前线战报与后方指令穿梭于天地间。夜里,烛光摇曳昏暗,他仍埋头于奏章文案之中,古籍兵书堆满案头,研究过往战例、兵法谋略,时而皱眉沉思,时而奋笔疾书批注心得,为这场未知胜负的战争殚精竭虑、未雨绸缪。困意袭来时,他只是简单用冷水拂面,便又继续沉浸在战事谋划里,不敢有丝毫懈怠,一心只为护大周周全。
而此时,京城内外也因这场战事忙碌起来。铁匠坊炉火熊熊,铁匠们袒露着黝黑精壮的臂膀,抡起大锤,重重砸在通红的铁块上,火星四溅,锻造兵器的声响不绝于耳;粮仓前,百姓们肩挑背扛,运送粮食,一袋袋谷物堆积如山;军营里,士兵们加紧操练,喊杀声震天价响,气势磅礴。街头巷尾,百姓们聚在一起议论纷纷,虽面露担忧之色,但言语间满是对大周军队的信任、对太子与太子妃的期许,愿共赴时艰,守护这来之不易的太平盛世。
皇宫内,林婉清也未闲着。她召集后宫妃嫔,安抚众人情绪,有条不紊地安排各项后勤事宜。组织宫女们赶制棉衣棉被,为前线将士御寒;筹备药材、绷带,以便救治伤员;还带头缩减后宫开支,将节省下来的银钱物资送往边境。妃嫔们受其感召,纷纷放下往日娇柔,投身劳作,一时间,后宫也弥漫着一股齐心抗敌的坚毅氛围。
萧逸尘不时回宫与林婉清商议战事细节,二人相对而坐,烛光映照下,面容虽有疲惫,眼神却透着坚定。他们分析局势、研讨策略,从敌军将领脾性到战场地理环境,事无巨细。林婉清凭借细腻心思、对民情的洞察,总能给出独到见解;萧逸尘结合军事谋略、朝堂大局,做出精准决策。夫妻携手,宛如并蒂莲花,于风雨飘摇中相互支撑,为大周撑起抵御外敌的坚固防线。
日子一天天过去,边境局势愈发紧张,敌军频繁试探骚扰,小规模冲突不断。苏凛风将军率部沉着应对,凭借出色指挥、英勇作战,屡次击退敌军,守住关键据点;李文翰使者也踏上了出使敌国的路途,一路历经坎坷,怀揣大周希望,向着未知的谈判桌前行。而萧逸尘与林婉清坐镇京城,密切关注战局,调配各方资源,等待着战局转机,或是暴风雨来临前最后的宁静被彻底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