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有意境,真是: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今天的考试算是结束了,明天考物理、化学两门课。这个时候,学校还设置了政治课,体育课,劳动课,音乐课,美术课。这些课程大都不会出卷考试,没有专业的老师,也没有课本,老师想怎么上,就怎么上,没有标准。试考完,剩下的时间,老师要求大家复习理化课。所以江海就没再进教室。不知不觉江海又转到了教室门口,男同学们围在一起,谈着考试的事,女同学们站在不远的地方唧唧喳喳议论着试题。这个时候男女同学可以说是楚河汉界,泾渭分明。桌子上刻着三八线,男女同学是不可以轻易逾越的,男女同学之间有话要说的时候,往往拉上自己的好朋友,借以说明真的有事情,根本不会出现男女同学单独在一起交谈的情况。这个时候男女交往是一个大问题,搞不好是会被批评,甚至被批斗、判刑。风荷看见江海,就拉着好朋友刘涵英向江海走来,江海看见后,上前和风荷、刘涵英打了个招呼,问风荷:“柳风荷,你要说啥事?”风荷说:“我妈说,你走城的时候,她有东西要带给我姐。你准备什么时候去城里?”江海说:“我准备期中考试结束以后,后天到城里去。”风荷得到了自己想要知道的情况,就拉着刘涵英离开了。
这时候初二年级办公室里热闹极了,老师们正聊得起劲呢!原来,数学考完后,张老师和李主任就迫不及待地拿着答案批改江海的数学试卷。没想到,江海的答案比标准答案还要简洁明了。连老师半小时都做不出来的考题,他居然只用了短短十五分钟,这可太让人吃惊了!语文考试结束后,杨老师和同年级的语文老师一起改江海的卷子,巧了,改卷子的正是江海考试时的监考老师。基础知识六十分,一分都没丢,作文写得那叫一个行云流水,把事情说得清楚明白,重点突出,细节描写也特别生动,结尾还很有深度,真是一篇好文章!大家读着江海的文章,不禁拍案叫好,有人主张给满分,有人主张该象征性的扣点分,双方争执不下。杨老师说:“扣分是要有理由的,这篇作文立意高远,主题积极向上,文笔细腻,书写流畅,卷面整洁,我觉得应该给满分。”杨老师一锤定音,王江海语文一百分。
此时,王江海正推着自行车走出了学校的大门。出了校门突然想起了饲养院里的余老头,心想该去看看这个余爷爷了,余爷爷是前几年下放到王家庄的,刚来的时候还被拉去公社批斗过,
时间长了,大家看到余老头也不是十恶不赦的坏蛋,让他住在饲养院里,当饲养员喂牲口。余老头来王家庄已经好几年了,有人说,这个老头是大学教授,因为写了一篇评论电影的文章被打成了历史反革命、反动的学术权威。这几年来他没有回过家,也没有看见有什么人来看他。江海在重生前,晚上经常到饲养院,最爱听余爷爷讲故事,余爷爷也喜欢江海这个孩子,后来,自从余爷爷离开王家庄,他们就再也没有见过面。江海知道年底他就该回燕京了,将来自己去燕京上大学,一定能够再见到余爷爷的。
江海到供销社里买了一罐麦乳精,又去食堂买了一个猪肘子,骑着自行车来到饲养院。中午没有什么事情可干,余老头正在闭目养神,听到有人进来,才缓缓地睁开了眼睛。眼前的老人五十多岁的年纪,中等身材,腰有些弯,面容清癯,蜡黄,看来是有病。江海知道这些年的劳动改造,让这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不得不弯腰,不得不向看到的人点头哈腰。在那个集体失语的年代,文化大革命如一场风暴席卷了整个国家。人们的思想被禁锢,言论被束缚,自由的表达成为一种奢望。
虽然,老人平时目光有些浑浊,但是,他讲起那些历史故事的时候却显得明亮而深邃,好多的历史故事,他讲起来如数家珍,像盘古开天,后羿射日,破釜沉舟,投笔从戎,闻鸡起舞,精忠报国,强项令,大树将军等等,江海知道的许许多多的历史故事,几乎全都是从余爷爷那里听来的。再次见到余爷爷的时候,江海很是开心,他扬起手中的的猪肘子,麦乳精,对余爷爷说:“余爷爷,你看我给你买的啥?”余爷爷看着江海手中的东西说:“真是好东西,我老头子好长时间没有闻过肉味啰。江海,你从哪里来的钱买这些东西?”江海就把这些天卖衣服挣钱的事情讲了一遍,当然是有所隐瞒。余爷爷笑着说:“没想到,你小子还是个隐形的富豪,既然这样,我就笑纳了。”江海把东西递给了余爷爷,余爷爷接了过去,随后余爷爷想起了一个严肃的问题,问:“江海,卖衣服不怕人家抓你投机倒把?”江海说:“爷爷,我在服装厂办了工作证,算是给服装厂卖衣服。再说用不了多久,政策就会放开。”江海又问:“爷爷,你的政策还没有落实吗?好多下放的人都回城了,你怎么还没有收到通知?要不你写信问问。”余爷爷说:“我的家人都在国外,城里没什么家人了。\"江海说:“难道你就没有朋友学生可以托付的?”一语惊醒梦中人,余爷爷说:“你这一说,我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