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生肉质草本植物,植株低矮,高10-25厘米。茎纤细,匍匐生长,易生根,节上常生不定根,茎呈淡绿色或略带紫红色。叶片为三叶轮生,肉质肥厚,无柄,叶片呈倒披针形至长圆形,长15-28毫米,宽3-7毫米,先端近急尖,基部急狭,有距。叶片表面光滑,翠绿色,富有光泽,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生机勃勃。花期在5-7月,聚伞花序疏松,常3-5分枝;花无梗;萼片5,披针形至长圆形,先端钝,基部无距;花瓣5,黄色,披针形至长圆形,长5-8毫米,先端有稍长的短尖;雄蕊10,较花瓣短;鳞片10,楔状四方形,长0.5毫米,先端稍有微缺;心皮5,长圆形,略叉开,长6毫米,花柱短。果期在8月,蓇葖果,种子细小,卵圆形,表面有乳头状突起。
四、药用部分
垂盆草全草均可入药,一般在夏、秋二季采收,除去杂质,洗净,晒干或鲜用。采收时,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将其整株连根拔起,抖落根部的泥土,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去除表面的灰尘和杂质。晒干后的垂盆草,质地干脆,易于保存和运输;鲜用的垂盆草则能更好地保留其活性成分,药效更为显着。
五、附方功效与作用
垂盆草味甘、淡,性凉,归肝、胆、小肠经。具有利湿退黄、清热解毒的功效,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附方及其功效与作用:
治疗黄疸:垂盆草30克,茵陈蒿15克,栀子10克,水煎服。可用于治疗湿热黄疸,症见面目发黄、小便黄赤、口苦咽干等。垂盆草能利湿退黄,茵陈蒿为清热利湿、退黄之要药,栀子清热泻火、利湿退黄,三者配伍,共奏清热利湿、退黄之效。
治疗痈肿疮疡:鲜垂盆草适量,洗净,捣烂外敷患处。可用于治疗热毒壅盛所致的痈肿疮疡、疔疮肿毒等,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垂盆草具有较强的清热解毒作用,外用可直接作用于患处,迅速缓解红肿热痛等症状。
治疗毒蛇咬伤:垂盆草60克,半边莲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水煎服;另取鲜垂盆草适量,捣烂外敷伤口周围。可用于治疗毒蛇咬伤,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解蛇毒。垂盆草与半边莲、白花蛇舌草等清热解毒药配伍,可增强解毒之力,内外兼治,提高疗效。
治疗水火烫伤:鲜垂盆草适量,洗净,捣烂,用麻油调敷患处。可用于治疗水火烫伤,能清热解毒、凉血止痛、促进创面愈合。垂盆草具有清热凉血的作用,麻油能滋润肌肤,两者合用,可减轻烫伤后的疼痛和炎症反应,促进伤口愈合。
治疗咽喉肿痛:垂盆草15克,桔梗10克,牛蒡子10克,甘草6克,水煎服。可用于治疗热毒上攻所致的咽喉肿痛、声音嘶哑等,能清热解毒、利咽消肿。垂盆草清热解毒,桔梗宣肺利咽,牛蒡子疏散风热、解毒利咽,甘草调和诸药,共奏清热解毒、利咽消肿之效。
治疗口腔溃疡:鲜垂盆草适量,洗净,捣烂取汁,含漱,每日数次。可用于治疗口腔溃疡,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促进溃疡愈合。垂盆草的汁液直接作用于溃疡面,可减轻疼痛,促进炎症消退,加速溃疡愈合。
治疗传染性肝炎:垂盆草30克,丹参15克,郁金10克,水煎服。可用于治疗传染性肝炎,能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活血化瘀。垂盆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丹参活血化瘀,郁金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三者配伍,可改善肝脏血液循环,促进肝细胞修复,减轻肝脏炎症。
治疗乳腺炎:鲜垂盆草适量,蒲公英30克,金银花30克,水煎服;另取鲜垂盆草适量,捣烂外敷患处。可用于治疗乳腺炎,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垂盆草与蒲公英、金银花等清热解毒药配伍,可增强清热解毒之力,内外兼治,缓解乳腺炎的症状。
治疗带状疱疹:垂盆草30克,板蓝根15克,赤芍10克,水煎服;另取鲜垂盆草适量,捣烂外敷患处。可用于治疗带状疱疹,能清热解毒、凉血止痛、通络散结。垂盆草清热解毒,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赤芍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三者配伍,可减轻带状疱疹的疼痛和炎症反应,促进皮疹消退。
治疗痢疾:垂盆草30克,马齿苋30克,白头翁15克,水煎服。可用于治疗湿热痢疾,症见腹痛、腹泻、里急后重、下痢脓血等。垂盆草能利湿止泻,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三者配伍,共奏清热利湿、凉血止痢之效。
六、十个使用方法治疗
肝炎治疗:垂盆草冲剂是临床常用的治疗肝炎的药物,其主要成分就是垂盆草。一般每次服用10-20克,每日3次,开水冲服。垂盆草具有降低谷丙转氨酶的作用,可改善肝炎患者的肝功能,减轻肝脏炎症。
胆囊炎治疗:垂盆草30克,金钱草15克,柴胡10克,枳壳10克,水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