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营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广西部分地区也有种植,但产量和质量相较文山略逊一筹。
三七生长周期较长,一般需要3 - 7年才能收获,生长过程中需要精心呵护,包括遮荫、防涝、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复杂的管理措施,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产量和市场价格。
三、形态与特征(原料三七相关)
三七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30 - 80厘米。根茎短,具有老茎残留痕迹;根粗壮肉质,倒圆锥形或短圆柱形,外皮黄绿色至棕黄色。茎直立,光滑无毛,绿色或带多数紫色细纵条纹。掌状复叶,3 - 6个轮生茎顶;小叶5 - 7片,长椭圆形至长圆状倒卵形,长5 - 14厘米,宽2 - 5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近圆形,边缘有细锯齿,两面脉上密生刚毛,主脉与侧脉在背面凸起。伞形花序单生于茎顶,总花梗长10 - 30厘米,油花80 - 100朵或更多;花小,淡黄绿色;花萼5齿裂;花瓣5,长圆状卵形,先端尖;雄蕊5,花药椭圆形,背着生,内向纵裂;子房下位,2室,花柱2,基部合生,花盘平坦或微凹。核果浆果状,近肾形,熟时红色,种子1 - 3颗,扁球形,白色。
四、药用部分
血塞通的药用部分来源于三七的干燥根和根茎。经过严格的采收季节选择(一般在秋季花开前采挖),将采挖后的三七洗净、干燥,再通过专业的提取工艺,将其中的有效成分三七总皂苷提取出来,制成血塞通草这一制剂,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五、附方功效与作用
活血化瘀:血塞通能显着改善血液流变学特性,降低血液黏稠度,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血液循环,从而有效消除瘀血阻滞。对于瘀血内阻导致的胸痹心痛、中风偏瘫、痛经闭经、跌打损伤等病症,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其作用机制在于三七总皂苷能够调节血小板的功能,抑制血栓素A2的合成,同时增加前列环素的释放,使血小板的聚集性降低,血液流动性增强。
通脉活络:可以扩张血管,增加血管的弹性,改善微循环,促进血脉畅通。对于因血脉瘀阻引起的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梗死等,血塞通草能够增加心肌和脑组织的血液供应,减轻缺血缺氧损伤,保护心脑功能。实验研究表明,血塞通草可通过激活血管内皮细胞的一氧化氮合酶,促进一氧化氮的释放,进而舒张血管平滑肌,达到通脉活络的目的。
抗心肌缺血:能提高心肌的耐缺氧能力,减少心肌细胞的损伤。在心肌缺血时,血塞通草可以调节心肌的能量代谢,增加心肌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减少乳酸的产生,从而改善心肌的代谢环境,保护心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临床研究显示,在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中,使用血塞通草后,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心电图St - t段改变也有所改善。
抗脑缺血:对脑缺血损伤具有显着的保护作用。它可以减轻脑缺血后的脑水肿,降低脑组织的梗死面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其作用机制包括抑制炎症反应、减少自由基的产生、调节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等。在脑梗死的治疗中,早期应用血塞通草有助于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降血脂:能够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调节血脂代谢。通过减少脂质在血管壁的沉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相关研究表明,血塞通草可能通过调节肝脏中脂质代谢相关酶的活性,影响脂质的合成和分解过程,从而发挥降血脂作用。
抗炎: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对于一些炎症相关的疾病,如关节炎、盆腔炎等,血塞通草能够缓解炎症症状,减轻疼痛和肿胀。实验发现,血塞通草可以抑制核因子 - kb(NF - kb)信号通路的激活,减少肿瘤坏死因子 - a(tNF - a)、白细胞介素 - 6(IL - 6)等炎症因子的产生,从而发挥抗炎功效。
抗氧化:富含多种抗氧化物质,能够清除体内过多的自由基,减少自由基对细胞和组织的损伤,延缓衰老。自由基与许多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血塞通草的抗氧化作用有助于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研究表明,血塞通草中的三七总皂苷可以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 - px)等抗氧化酶的活性,降低丙二醛(A)的含量,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
改善微循环:能够增加微循环的血流量,改善微循环障碍。对于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微循环病变,如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等,血塞通草可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减轻症状,延缓病情进展。在微循环实验中,使用血塞通草后,微动脉和微静脉的管径扩张,血流速度加快,毛细血管开放数目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