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溜到哪里去了。
赵社长安排几个儿子挑水的跳水,松土的松土,在屋后园子里的草灰堆旁整出一小块地,和上草灰沤起来。两个儿媳妇由老婆子领着,翻土豆窖,掰下土豆上生发的芽,一根一根细细地裹上草灰,留着备用。他自己则带了大儿子赵炳德,去查看冬小麦的长势。旱了一冬,再被田鼠们祸害了,来年的日子可就难过了。
“尽人事,听天命!咱靠山吃山,不在土里刨,再哪里找口粮去?这天道眼看着是越来越好了,只要政府想着咱老百姓,人再勤快点儿,就没有不好的道理;只要是这太平年间,就没有饿死人的事!我呀,最怕的还是打仗……”父子俩唠着嗑,谈古论今,颇为相得。
于赵社长而言,光宗耀祖是己任,即使再也出不了一代大儒,总得培养几个读书人,方不负祖上遗志。
于赵炳德,却感受到了父亲字字句句对政府的褒奖与敬畏,望着连绵的山头,他想长双翅膀飞过去,山那边的那边,有颗红五星,散发着耀眼的光辉,吸引着人不由自主地朝着它迈开脚步。
正当这干燥由眉头袭上心头,苦苦压抑着情绪的人们快要绝望的关头,清明前的一个夜晚,刷啦啦一阵风吹来,春雨悄无声息地落了下来,真真是“润物细无声”呐,绝大多数的人们都睡得无知无识,几个上了年纪的听到声响也只是悄悄查看一番,即使看后没有了睡眠,仍然悄无声息地躺到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