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造谣,我定不留情!”
展昭见状,便直截了当地道:“可妒忌的恨意有时只需一瞬,王秀英之死你当真毫不知情?”他的目光如炬,注视着如兰的眼睛,试图窥测她心底的秘密。
如兰轻轻一叹,缓缓道:“我和她相识于斗琴,当日她的才华给我很大震撼,后来我们产生了深厚的交流。不料,她却因他人的嫉妒与误解被杀……我要以自己的琴声去替她讨个公道!”
“你说的琴声,或许可成为解开此案的关键!”包拯心中霎时灵光乍现。他意识到,若如兰的琴声能唤起王秀英的鬼魂,以此证实她生前遭受的欺负,或许能够找到关键的证物。
“如兰姑娘,是否可将你平日所奏的乐曲献上?今日的月明之夜,或许能够唤醒王秀英的幽魂,让她为自己辩护?”包拯沉声说道,眼中似有光芒闪烁。
如兰默然片刻,眼中流露出一丝犹豫,但最终颔首:“好,我愿意试试。”
月光如水,随即流泻而下,似给这神秘的夜晚披上一层光华。若隐若现之间,如兰取出一把精致的古琴,轻柔地拨动琴弦,儿时记忆中的音色随之而起,深情优雅。
忽然,夜空之中雷声阵阵,仿佛响应着她的琴音,似鬼魂借势而出。包拯与展昭等人屏息凝神,聆听那音符旋律中潜藏的见证。
就在此时,阴风刮起,幽灵般的王秀英飘然现身,双眼炯炯有神,面容仍如往昔。不过她瞥向如兰,面色满是惆怅,随即缓缓道:“兰儿,我与君并无仇怨,而是因他人妒忌,假借你之名陷我于此!”
如兰神色愕然,心中显露出一抹不安:“为何你又将我牵连其中,难道我竟不自知?”
王秀英道:“我生前与邻家公子青有过真情,然而恰是那嫉妒者欲图分裂,让我与青情断水绝,便以妖术相逼,令我世事难容……此事缘由,还有那西域之人,亡魂相继,借我身而来命我主宰!”
“西域之人!”所有在场之人皆为之震骇,众人均难以置信。“难道真是东洋邪术的作祟?”包拯心中暗自思量。
执着于血迹与符咒的真相,包拯突然想到,如兰似乎是那些人的目标,甚至是进入此案的关键。
“如兰姑娘,待我问一句,王秀英是否与西域之人有所交集?”包拯坚定地问道。
如兰迟疑片刻,终于缓缓说道:“早在她与我相识之时,我曾见她与一外乡人交集,彼时正有所牵连;欲与我共同吟唱却不曾知情原是妒忌……或许是他人伤我之计,纵然在场之人皆或为非我所能辨的。”
展昭在一旁听后,面色愈加复杂,暗道:“既然如此,我们得立即去查。”
众人随即走出如兰的宅邸,奔赴那潜水之地,搜寻真正的贼船。
月下夜色正美,四人踏出一步,管教的沉寂凝聚了岁月的风尘。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天地间似乎预示着即将破冰的真相。
他们行至小河附近,王青兮兮地出现,神情有所不安。包拯对他一问:“王公子,你可曾见疑似西域之人?”
王青怔然片刻后,态度愈加狡黠:“只我独自探访的几名商贩,言语间皆表明与王秀英之事无涉,然而常接触的背后我又能了解多少?”
包拯看他神情,依稀察觉出他与王秀英之间并非单纯的友情,便道:“你可否带领我们前往那商贩处?”
王青微微颔首,便带着众人走去。
一路上风声不断,包拯心中似乎浮现着某种猫腻的蛛丝,直至抵达商贩之地。此处门前是雕梁画栋、灯火辉煌的酒馆,内外皆传出令人沉醉的歌声,似乎灯红酒绿的场面,正是风流倜傥的风情醉游之地。
包拯直入,四面生机盎然,酒气飘散。他毫不犹豫地寻觅那一桩过往,眉头似开始随着情绪的发展而逐渐严肃。
“巨蛮之声何在?”包拯问道,生怕冥冥之中那厚实的欲望再度将世间人拉入万劫不复之境。
过了一会,王青为众人叫来了一名穿着华丽的女子,恰是酒馆的东家,她惊喜地点头:“包大人,怎么你会光临于此?”
包拯惜字如金道:“你可曾见到西域商人,或耳闻与妖术有关之事?”
她神情明显犹疑,却随即笑起:“西域之人是我们这经营之道,赚取的客源之一,然我所知并无其疑。”
包拯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