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35章 军队改革?思想工作?母女平安!(6K)
“这……又有什么意义呢?!”
……
【“帮忙处理文事上的事情?”】
【“负责将士们的思想工作?”】
【“这……为何如此?!”】
【在听到陈怀信的讲述后。】
【将士们的脸上流露出了疑惑的神色。】
【如今的监军。】
【基本是负责督查军队,以防止发生将领叛变,或者是军队哗变的事情。】
【而且。】
【在前承的时候。】
【甚至还出现过监军权利大于将军,行军打仗都要询问监军意见的事情!】
【不过之后,女帝姬清珞上位,将监军制度给进行改进,让监军只有督查权,无法再插手军队的指挥。】
【而现在。】
【煜国的监军制度也差不多。】
【“监军只会在战时出现,监督着军中的情况。”】
【“等到战事结束后,便又会离开军队!”】
【这是将军们所熟悉,也习惯的监军方式。】
【而自家陛下所说的改变,却让他们一个比一个迷茫。】
【尤其是。】
【那负责将士们的思想工作。】
【他们从来没有听过这种事情!】
【“将士们的思想工作,还需要派人来专门负责?”】
【“他们不是只要知道训练,只要知道听从命令就行了吗?”】
【“其他事情由上官所处理,他们没必要去想那么多事情!”】
【这是将军们对于士卒的看法。】
【倒不是说。】
【他们看不起士卒。】
【而是军队不允许有第二个想法!】
【尤其是陛下所教授他们的练兵之法,更是反复的提到了,士兵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而士卒的其他想法,不是不重要,而是不需要!】
【“士卒们只需要全身心投入到战场中,听命行事,奋勇杀敌就可以了,他们这些将军需要考虑的事情才多。”】
【这便是如今煜国军队的写照。】
【虽然听起来好像有些古怪,但全身心服从命令的士卒,的确是让煜军所向披靡无人能挡!】
【“若是让人负责将士的思想工作,会不会让他们产生别的想法啊?”】
【有些将军产生了这样的担心。】
【他们的目光看向了陈怀信。】
【而陈怀信的脸色依然淡然。】
【“不会的。”】
【“负责的思想工作。”】
【“只是为了让将士更清楚的意识到,自己是为了谁而奋勇杀敌,自己是为了什么而参军。”】
【“而最为关键是,这能够更好的稳定住军中的氛围,让那哗变等情况的概率降至最低。”】
【陈怀信并没有具体解释。】
【或者说。】
【在实际见到之前。】
【恐怕很少人能够想到,若是负责此事的人,能够做得出色的话,会给军队带来多大的改变,会让士卒变得多么的……(不能写)】
【“在那脑海中的知识里。”】
【“这个位置的名字叫做——(不能写)”】
【“虽然说。”】
【“它并不是完全适合,如今的煜国军队。”】
【“但做出一些顺应时代的变化,也应该能够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陈怀信在心中这样想道。】
【其实。】
【在很久之前。】
【他就想过给军中增加这一职位。】
【只是当时觉得那时机尚未成熟。】
【但那相关的人员培训他并没有停止过。】
【而现在。】
【军屯制度已经执行了十年了。】
【那所存在的隐患、很可能会在未来、就直接爆发出来。】
【“如今。”】
【“想要供养脱产军队。”】
【“还是极为困难的事情。”】
【“但又不可能真的对军屯制度的隐患不管不问。”】
【“所以。”】
【“增加新的职位。”】
【“来负责将士的思想工作。”】
【“也算是对那隐患的尝试解决了。”】
【这是早在靖平二年的时候,陈怀信在实施军屯制时,就有过的想法。】
【军屯制度能够解决军队的补给问题,这是建国初期最合适的方法。】
【至于那施行的后期,所带来的贪腐与军队战斗力下降问题。】
【“那就看这新的制度,能否带来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