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她也有一些股份在公司。林丽曾经协助她申报过个人所得税,看到那一年这个客户的收入有五十万一年。比她以前在国企时候的收入高了许多。
他们的公司在前几年收益还比较好,那时候她曾经也建议林丽投一点。不过林丽对于投这种高收益的理财产品不是太感兴趣,而且他们起步要100万。
有次她们聊天的时候,她还建议林丽可以帮他们公司的理财产品做销售。林丽当时婉拒了,她说保险公司有规定,不能同业兼职。这也是银保监的规定,保险代理人不能给客户推荐其他公司的理财产品。
在林丽入司没多久,就亲眼见过一个销售高手的悲剧。那个销售高手在保险公司做了二十多年了。每年保单销售的收入也有几百万,家里本来就很有钱。她平时喜欢投资。当时自己投了1200万左右的理财产品,由于那时候收益还不错,就推荐给她在保险公司的VIp客户。出发点是好的,想着好东西一起分享。
然而赚钱的时候,客户不一定会感激,但是亏钱的时候客户一定会找麻烦。果不其然,那些客户亏钱了,就一直找她诉苦。她也很无奈,说她自己也亏了。
开始可能大家并没有亏多少,还想着等等再看。随着时间推移,她们亏钱越来越多,她们感觉承受不了这个打击。于是几个客户联合起来就到公司来,想要找这个销售高手理论,看看怎么赔偿她们的损失,因为当时是她推荐的产品。
这件事一下子在公司里传开了,区经理也得知了这个销售高手推荐了非公司的理财产品,现在还导致了客户造成了损失。公司也担心因此影响公司的声誉。于是在当天就赶紧开除了她。
公司一刀切的做法也引起一些老业务员的寒心。他们认为并不至于,这只是她私人的事情。可是,这个时期正好北京分公司出了个问题,就是有一个部门业务员都在推荐非保险公司的理财产品,没想到那个理财产品的公司暴雷了,这些客户还发现那个理财公司倒闭了,老板都跑路了。
他们当时都是保险代理人推荐投资的,现在都找到了北京分公司去。算下来 ,那些客户投资损失的金额在几十个亿。一时间成为了负面大新闻。这让林丽他们的保险公司声誉大损,这个案例也成为了行业里警示的案件。
因此那个销售高手也出现了同类的事情,很快就被开除了。区经理也不想万一闹大了影响到自己,到时候也会连累到公司的名誉。
这个业务员之后就离开了这个行业。她反正家里也不差钱,她来保险公司就是为了学习投资理财的。而且她也五十多岁了,到了退休的年龄了,之后也不需要去当牛做马的工作了。
不过之后听说她有保单或者其他的业务也会推荐给他们部门的同事一起合作,赚取部分佣金。毕竟她原来那么多大客户,她的那些业务都是大金额的。
林丽的这个客户在那个资产管理公司也做了十年左右。再过一年就要退休了。她们那个资产管理公司在疫情后,管理的资产规模大幅缩水,业务量剧减。他们原来办事处的销售人员都有七八个,但是现在只有一两个人了。
他们的办公室从原来的几百平方米缩小到了一百平方米,这个客户还是有自己的独立办公室,他们的上班时间相对短,五点前就可以下班了。平时也不算太忙,他们的财务报表有专门的财务公司做,这个客户只是负责对接,跑税务、工商等事务。
每次林丽去拜访她,她们多在会客室里,一般林丽都会选择在下午三点后去拜访她,那个时间段客户没有那么忙,她们可以坐下来一起喝茶聊天,多沟通,保持较好的联系。
林丽之前一直想着通过这个客户的好人缘开发更多的转介绍客户。但是这个客户并没有给她介绍什么客户。这个客户的丈夫在一家央企做高管,他们的公司福利很好,每年公司会给到两万的支持,让他们高管在公司指定的保险经纪平台上自己选择合适的保险产品投保。
她说之前想要让老公那些保单投保在林丽这里,但是她了解到那些产品属于保险经纪公司的产品,不能挂到林丽这边。
林丽说没关系,她也知道公司的不同销售渠道代理的产品不一样。这个客户就和她投保了一份终身的重疾险,之后就没有在她这里投保其他的保单了。直到前年她主动提出给客户做保单检视,才发现客户有多家保险公司的保单,有多名业务员服务。
有的业务员是在四川老家的,按照客户的说法,这些业务员都是她比较好的朋友,让她支持工作,当时她就投保了一点。林丽也能理解这些人情世故,她还是很认真地帮客户做了梳理。
客户说,其他的保险代理人很多都已经离职了。最近还有一个她儿子的保单的代理人,也离职了。林丽说现在的经济大环境不好,很多业务员离职,这也是正常的优胜劣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