扮相对土气。李丽就告诉她通勤的装扮怎样得体,还教她化妆技巧。几个月后,黄珊就脱胎换骨成了一个职场白骨精的形象。
黄珊的客户群都是本地村民。他们家本来也就是拥有本地城中村村屋的村民,她婚前是做小文员的,结婚生子后有一段时间没有上班。进了保险公司后,她才让自己发挥了力量,在家庭中的地位一下子上升 。
她的收入当时是老公的三四倍。做个房抵押贷款佣金就赚了二十多万,虽然当时她做了一些让利给客户,自己还是拿到了十二万。她做保险的那七八年每年收入都超过50万。她给自己家也买了好多保单。更重要的是她每年都可以按自己的心愿回老家看80岁的老母亲多次,不用担心路费贵了。而且每年还添置很多高档的美衣。
她在刚结婚那几年,都是小心翼翼精打细算,因为自己没有收入。婆婆看到她每次到了过年过节就想要回家,每次都会唠叨她说车票贵,她儿子赚钱辛苦。那几年,黄珊虽然很想回家,但是苦于自己囊中羞涩,常常要伸手和老公要钱。
于是只能忍着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苦,专心相夫教子,孝顺公婆。直到她进了保险公司后,她的钱包一下子鼓起来了。她回去探亲就可以一次性给老妈几千上万的红包了。
她是家里最小的女儿。他们家七个女儿,最大的姐姐都已经60多岁了。她是母亲50来岁生下来的。她也是最受宠的,从小就很圆润。
当初她结婚的时候,家里都是反对的,认为她嫁这么远,到广东来,他们舍不得。尤其父母老年得女,把她当成掌上明珠在疼,更希望她就在附近找个人家嫁了。可是她就在深圳工作呀,把家安在深圳也是正常。
只是这样自由自在,随心所欲的日子并没有延续太久,在保险公司六七年后,正好遇到了疫情,那段时间,很多业务员都不容易出单。即使出单,都是小保单,佣金不高。
黄珊也面临这样的问题。她之前的那些客户大多数都是陌生认识而来的,客户量并不大。她没有那种缘故客户,不是熟人,都是由陌生人慢慢发展过来的客户,需要时间熟络。
加上黄珊也不属于那种勤奋的业务员,她都比较随缘。但是只要有意向客户咨询,她是成交率比较高的。不放过任何一个客户。之后就是不断地深挖熟客,让老客户加保。她相对其他业务员来说,展业比较轻松,展业成本也相对低。
她的客户多集中在南山区和宝安区,大客户比较多,都是有钱的村里的村民。一个保单保费至少五万以上。她当时都是公司的绩优业务员、讲师,经常给新人讲课。她性格外向,风趣幽默,很容易让客户和学员喜欢听她说话。
林丽之前和她关系还比较好。她们都在部门的训练功能组里,给部门新人进行培训。疫情后,黄珊发现自己的收入比疫情前少了。因为她只擅长面谈,不擅长线上和客户沟通。
而疫情刚结束那一两年,客户都不太愿意见面,都担心容易感染病毒。她那些客户群年龄偏大,都在45岁以上,不喜欢经常用手机微信聊天。这也让她失去了很多机会成交。而且她的年轻客户群开发不多,出现了客户年龄断层。
以至于她疫情后收入剧减。为了增加收入,减轻老公的负担。她在客户的介绍下,去了一家国企的物业管理公司兼职做物业管理员,每个月有四千左右的收入,还帮忙她交了五险一金。
她就每天早上八点前赶到公司打个上班卡,中午12点的时候过来打个下班卡。从系统上显示的数据看,是参会了。但是在营业区内勤点名的时候经常不在部门里。
当时营业区刚刚新换了个女的区经理,这个区经理管理比较细,要求必须要来参会,内勤点名时候要在部门的,才算业务员参会。她这么管理,就是为了规避那些只来打卡不参加早会的业务员钻空子。
在一个考核月的时候,黄珊当时还差两件单,不差佣金。她就想用这个通融的权利过考核。可是,区经理也公布了通融的条件,就是要在过去一年内没有通融过,早会的参会率达到75%以上,业绩排名在需要通融的人里排前的,行销系统的E化得分达到200分的人群才能得到通融的机会。
从系统显示的数据方面看她是达成了,不过如果要算早会参会率这个指标,其实她这个季度并没有实际来参加过早会,都是打了上班卡就去物业管理处上班了。然后到了中午12点左右又过来打个下班卡。她上班的地方到公司距离不远,骑电动单车大概十分钟。
这些细节只有部门的人知道。营业区在那个季度通融名额不到十个人。当通融名单公示出来,丁羽就第一时间提醒林丽,这个黄珊都没有来参会,只是打卡而已,为什么可以在通融名单里?而林丽组她的一个徒弟蒋芳,天天来参加早会,也是差一点考核佣金,却没有在通融名额里?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