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效,死因是急性心梗。
当时很多同事都唏嘘,家属也来公司闹,要索赔150万。公司本来给大家买了团险,就和那家保险公司申请理赔。没想到,理赔结果出来居然是拒赔了。说他这个不属于意外险保障范围,也不属于工伤。
这引发了公司里的争议,他们能理解急性心梗不符合意外险的保障责任,但不能理解公司组织的活动,下班后回到办公室猝死,为什么不算工伤?最后公司还是人性化地和家属沟通协商,做了赔偿,只是没有150万这么多。
经过这件事,她老公就认为,保险买了也不一定赔,理赔就是个玄学。而且他还经常听人说,做保险的都不是什么好人,要么找不到工作的,要么就是年纪太大的。保险业务员都很随便,女的就靠跟别人睡觉获得签单,男的有的傍富婆获得保单的业务。
他说出来这些看法后,他老婆说太搞笑了,她都是两个孩子的妈了,也没有资本去出卖自己来获得业务吧?每个行业都会有为了利益不择手段的人,并不是行业本身的问题,而是个人的问题。她说你去问问,做销售的,哪个行业没有为了上位不择手段的那种人?
她老公说那倒是噢,当时他怎么没多想一点,就只是纠结在这里了。夫妻俩说开了之后,他反而更支持老婆的工作了。他在他工作的地方经常会和同事朋友介绍老婆的工作,让他们有需求找他老婆。
连他们家孩子上培训班,也会对老师们说:“老师,你买保险了吗?我妈妈是做保险的,她很优秀,你要是还没买,就找我妈妈买。我的培训费还指望这呢。”
没想到孩子居然成了她最好的转介绍中心,因此她签下了培训中心的老师和家长们的保单。她很感激家人的支持和理解。
林丽也觉得每个行业都有优秀的人,也有龌龊的人,这和行业没有关系,而是个人的人品问题。她之前在当地新闻里看到,一个女保险业务员开着奔驰去见客户,这个客户是个在闹离婚的男客户,中小企业主。这个女业务员给他推荐了年金险和重疾险,当时他很爽快地投保了。
之后他又约这个女业务员打牌,他坐女业务员的车去的,到目的地的时候,他趁机揩油,摸了女业务员的大腿。可能也就是试探或者是他习惯之举。女业务当时并没有抵触或者训斥,两人从此开始了暧昧。
他就时常在微信和女业务员暧昧地聊天,并在言语中暗示,他还想加保年金险,可以加份每年交十万十五万的。很快,他就加保了,男的还是办好了离婚手续。之后他们俩居然去开了一次房。事后,女业务员又让他加保,他又加了一份。
他还想和女业务员继续保持这种不正当关系,甚至挑唆她离婚,嫁给他。女业务员并没有表态,反而和他说想要结束这样的关系。这男的不肯,认为他在女业务员手里开了很多保单,就是希望他们有点什么。而现在她获得了业绩,却不愿意继续了。他于是就和电视台爆料了。
这件事一捅出来,女业务员身败名裂,老公也提出了离婚,她有三个孩子,抚养权归老公。这个男客户还要去保险公司退保。这对也是自作孽不可活。
林丽对这个新闻特别印象深刻。当时记者采访了当事人双方,都打了马赛克。看了这个新闻,她心里很不平静,难怪社会上会有很多人对保险业务员有偏见,对保险有误解,都是一些人的做法导致的。而且这种个别现象,在这个互联网媒体发达的时代,很容易就被放大了,负面影响非常大。
林丽她开始另辟蹊径开发客户。她通过之前理赔的客户一个校长那里找到突破口。她给学校的工会提供了保险相关的知识讲座,通过这样认识一些老师,获取客户。她也通过认识的医院的领导那里,获得了在医院食堂门口摆台的机会,她和团队的人在那里宣传百万医疗险。
她之前一个客户看病对于社保实行dRG支付方式的理解,当时这个客户是呼吸不畅,晚上睡觉会打鼾。去医院检查后,医生让他住院进一步检查,开了住院单子。但是客户由于工作忙,一直没有去住院。等到忙了一阵子后,有空了,他就想去检查一下。结果认真看单子,上面写了句“呼吸困难十余年”,这话把他给吓的。
他去医院找到当时开单子的医生,问是不是写错了,还是病历上之前别人的内容,复制粘贴过来还没有修改的?他问医生能不能改了这句话,他没有十余年。然而医生告诉他不写严重点,不能住院。现在对于住院都是有要求的,每个病种社保报销有限额的。除非自费的患者,就相对好一点。
对于一些很少去医院看病或者还没有发生过住院的客户,不会了解其中的变化。但这句话对于客户未来如果想要在保险公司加保是有很大的影响的,会有严重既往病史的记录,可能会买不了重疾险、医疗险。
林丽曾经就做过一个上海客户的重疾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