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20年,每年保费合计3万多。
他们家是做五金和冻品生意,属于家族生意。在肖逸高中的时候,家里的生意遇到资金周转不过来,当时她妈妈还回娘家求了外公和舅舅,终于借了200万解燃眉之急。
但是奶奶和爸爸认为这个钱不分彼此,是妈妈的就是他们的,一直都没有还给外公他们。至此,两个亲家不来往了。这几年家族生意不好做,很多超市不找他们要冻品了,以前家乐福、沃尔玛那种都是常客,现在只能做一些中小超市和内地超市的生意。
妈妈每天在五金店看店,一个月收入也就两三万够维持一家的开销。父母的婚姻属于家族包办的那种,在她有记忆以来,家里吵闹声、哭声不断。她对婚姻有阴影。
父母在她高二的时候离婚了,没有说为什么,她猜测,可能因为父亲滥赌。但是家族生意没有做分割,因为牵扯太多,母亲依旧还在打理五金店和冻品生意,但是父亲这些年已经搬出去住了。偶尔会约他们几个孩子吃饭。
她对父亲是没有什么感情的,更多是冷漠。她回忆起小学二年级,有次肚子疼,她在学校找了个公用电话打回家,父亲接的。她说肚子疼,父亲说让她去看医生。一个未成年的孩子,自己怎么会单独去看医生?她当时忍痛跑去店里找妈妈,然后发现来姨妈了。
成年后,父亲有时候会约她出来吃饭,给她一点零花钱,但她觉得理所应当,没有感激。父亲因为滥赌,已经不能插手家族生意,他一个人住在外面,也不知道住哪里。看他头发凌乱,胡子拉碴,穿的外套皱巴巴的,感觉他过得不怎么好。肖逸心里却会在说,这是他自找的,活该!
她妈妈是隐忍的,温和的传统潮汕女子。有次,她发现父亲跑去店里找妈妈要钱,妈妈于心不忍,看到他过得很落魄,还是给了他两万块钱。二妹知道后,就责怪妈妈为什么要给那个人渣?
妈妈只能悄悄抹泪,他们夫妻之间还是有过一点感情的,他过得不好,她也不开心。他们家曾经也辉煌过,当时生意好做的时候,一天就进账上千万。当时肖逸的妈妈提出趁着房价不高,给每个孩子买套房子,父亲却拒绝了,说买什么房子,这些钱还要去进货的。他不看好房子,觉得有地方住就可以了。
没想到才过几年,房价噌噌地就上到八万十万一平方米,这时候想买,首付压力就比较大了,只能作罢。现在他们家那套军产房,虽然有价无市,卖房的买家不多。市价显示八百多万,可是不好卖。妈妈重新装修了下房子,让空间利用更合理,家里人都喜欢养猫,他们在阳台还隔出了个小房间养三只猫。
有次吃饭,肖逸的妈妈说,让他们几个已经成年的女孩赶紧嫁出去。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这套房是她的养老兜底的资产,以后她会传给她们的弟弟。
没想到这话引起几个女儿不满,肖逸说现在都不是旧社会了,男女平等,他们在法律上都是子女,有同样的权益。二妹也说虽然她不缺钱,但是该得的还是会争取的。弟弟在一旁就只是吃菜,没有说什么,在姐姐们眼里,他就是个啃老的妈宝,和小妹一样令人讨厌。
肖逸其实不善于交际,她以前可能也因为说话直,得罪了很多人而不自知,没有太多的朋友。因为做了这行销售,她才重新联系过去的同学和同事。那些答应见她的,很多是男同事。
她因此也签了一些单,由于她新人班培训中接受了公司的保险观念,重疾险保额要是五年年收入及以上才能对冲风险给家庭经济损失的补偿,她做的保单都是百万保额起步。就这样,她那年还成了公司新人王。
随着地产行业的逐渐衰落,她的这些已经签单的客户也有一两个提出要退保的。当时林丽陪她去处理。这个要退保的客户是在罗湖一个地产公司做营销经理,体重超重,当时是公司要求先体检,然后加费30%承保的,每年保费3万多。
她们去到这个人公司楼下的桌球馆在那里见面的。这个人过来了,口才还比较好。他对深圳的房地产现状和未来趋势有比较深的研究,和她们交流了下。然后就提到自己马上要跳槽,收入不太稳定,对未来收入预期不乐观,他感觉交30年这份重疾险,非常有压力。
林丽提醒他,当时这保单投保时还是因为身体超重和一些健康指标超标,做了加费处理的,好不容易承保的,确定要退吗?如果退了,现在才交了一次保费,是会损失大部分的保费的,按现金价值退。而且退保一年内在他们公司投保都会有退保记录,不能直接承保,要做很多调查才可能承保。
这个人 非常坚决地说他要退。因为之后他的新工作在东莞,收入比现在缩减了50%左右。他感觉房贷压力挺大的,保费可能就顾不上了。他之后会加强锻炼,让身体健康指标降下来,减肥。
林丽已经做了退保挽留,看到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