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舞动。那是王僧虔的手笔,他以楷书和行书闻名,作品中透露出的沉稳与骨力让人不禁驻足欣赏。
“贵妃,这幅《王琰帖》是小王临摹王僧虔先生的作品,他的书法淳朴而富有力量,令人钦佩。当年在陛下府上小王就想与贵妃探讨,未尝如愿,今日有幸,可谓无憾了。”萧锋见谢斯南驻足,微笑着解释。
谢斯南点点头,作为宋以安她并没有特别高超的书法能力,但想必美学是共通的,厨艺也算是一种艺术,这也算是自我安慰。
她继续注意到另一幅作品——一幅篆书作品,上面写着“松风古道”。字迹苍劲而别致,正是萧子云所创的小篆飞白,独特的书法风格令人耳目一新。
“萧子云先生的小篆飞白,别具一格。”谢斯南轻声赞叹,她能感受到那字迹中流露出的古韵之美。
穿过画廊,她们来到一间宽敞的厅堂,正中摆放着一架古琴。琴房的墙上挂着几幅人物画,皆是南齐时期的作品。
其中一幅引起了谢斯南的注意,那是一幅描绘仕女的画作,画中女子神态端庄,衣饰华美,表情生动,仿佛能让观者感受到她内心的喜悦与思绪。
“这是谢赫先生的画作,他以人物画闻名,其作品生动逼真,如同赋予了画中人物真实的情感。”萧锋解释道。
谢斯南微微颔首,细细品味着画作中传达出的情感之美。谢赫的名声早已传遍,作为一位艺术家,他不仅以画技见长,更以其理论着作《古画品录》影响深远,提出的“六法”论被视为绘画的经典法则。尽管这些理论她并不完全懂得,但也让她产生了一种敬仰之情。
两人继续步入正厅,厅内的布置简约而不失雅致。正中摆放着两桌小食,萧锋微笑着请谢斯南坐上主位,自己则在旁边坐下。
“贵妃,请尝些小食,我们可以边用边聊。”萧锋温和地说道。
谢斯南再次颔首,想着今天光顾点头了,虽然自己对美学略懂一些,但具体到这些名家细节就难免插不上嘴。她端起一盏香茶,入口醇厚的茶香让她心绪宁静,清香扑鼻的茶汤带着微微的苦涩,却反而让人感受到一种纯净的自然味道。
“这茶,清香扑鼻,口感独特,真是难得的好茶。”谢斯南由衷地赞赏道。
萧锋微笑着点头,显然对她的评价很是满意。他注意到谢斯南若有所思,目光中似乎还有其他想法,于是试探性地问:“贵妃似乎还有其他见解?”
谢斯南微微一笑,思索片刻后说道:“我曾听闻茶叶还有其他烹制方法。比如通过炒青、揉捻与发酵,可以使茶叶的口感变得更加醇厚,减少苦涩味。”
萧锋露出惊讶之色,略带好奇地问:“炒青、揉捻、发酵?这些是什么方法?我倒是闻所未闻。想不到茶叶还有如此多的可能性。”
谢斯南点了点头,继续说道:“这些方法能够让茶叶的风味更加丰富多变,甚至能产生不同的香气。虽然这种茶保有自然的清新,但其他方法也能带来不一样的口味。”
她稍作思考,接着说:“比如,炒青工艺通过高温快速炒制,能够赋予茶叶更持久的香气,并且减少了生涩的味道。而揉捻则是将茶叶轻轻揉搓,这可以释放茶汁,使茶汤更加浓郁和饱满。”
她顿了顿,又补充道:“至于发酵,像红茶那样的全发酵茶,会发展出独特的甜香,颜色也会变得更加深沉。这样的工艺改变了茶叶的内质,使得它们在冲泡时释放出丰富的层次感。”
萧锋听得入神,眉宇间充满了好奇与惊讶。“没想到茶叶竟有这样的变化之道。我一直以为茶就是茶,从未想过还有这么多讲究,贵妃真是大才,请受我一拜。”
他补充道:“贵妃见识广博,实在令在下汗颜。对于茶我本是略知皮毛,能得贵妃指点,实在是幸事。”说完,他郑重其事地作势拜了一拜。
谢斯南见状笑意更浓,连忙摆手:“王爷言重了。”
两人相视而笑,随着茶香渐渐散去,桌上的一盘盘精美小吃早已吸引了谢斯南的目光。
她轻声说道:“这些小食怎么这么精致可爱?”
萧锋点头笑道:“精致可爱?怎么有如此直白的形容?那请贵妃品尝。”
谢斯南点点头,表示不客气。她拿起筷子,夹起一块金黄的小圆环,经过油炸后显得色泽诱人。轻轻咬下一口,细腻的甜香在口中蔓延,外层的酥脆与内里的柔软完美结合。她忍不住赞叹道:“果然是香甜酥脆,入口即化,实在是美味。这叫什么名字?”
萧锋听到她的提问露出了略带惊讶的表情,但还是微微一笑,解释道:“这叫膏环,是用糯米粉和蜂蜜调和后,捏成环状再油炸而成,外酥内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