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模一样。
“这...是何物?”
那男孩咧嘴一笑,拿出一份,请他观看四分之一的内容,写的还真是详细的比赛过程,但不完整,在精彩处戛然而止了。
待顺子看完,那男孩拦住了他欲打开的手,“公子,这叫报纸,是黑山报社发行的,绝对真实,一文钱一份。您看您要不买上一份?”
那顺子毫不犹豫拿了一文钱出来,买了这报纸。
一张开,好大一面纸,上面有画有字,被各式线条框起来。
最中间的框内赫然就是当日交流赛的事!写的非常详细。左边由上往下依次是水泥、玻璃、陶瓷、牙膏介绍,右边画了山水画,画的是大黑山,
而那男孩没一会就把筐子里的报纸卖完了。
现在各县最火热的就是这交流赛的事,谁都想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心里痒痒的不行,有了这报纸真是雪中送炭!区区一文钱,买!!
所有人买过后,都迫不及待地看了比赛的全过程,直呼过瘾。然后又顺眼看了报纸上的其他东西,经过那么多人的渲染,大家都对这黑山村的东西起了好奇心,有些人是亲自自己去,有些人则是依靠‘代购’。
以至于黑山村的各物被人争着抢着预定,营业额迎来了有史以来的最高峰,连带着临山县的其他商铺也沾了光。
因为有人来采购总要吃饭住店吧?逛个街见到心仪的总要买吧?
徐明然是最开心的,发了发了!真是发了!
今年考核他们临山县官员有什么理由不拿上上等!
另一边,奚宝意晚上算着这一次的各花销时,反而还净赚了一千多两银子。
正好!
这银子补上了新建黑山报社的花销。
吸取了之前开办的黑山村学术交流会反响一般的经验,她这次可以说是大肆宣传,广告打的满天飞,好在算是成功了。
当初决定开办比赛后,她就连夜在玻璃坊对面建了座新坊子,挂匾:黑山报社。
然后又通过邓耳朵找来了大批工匠对着经书将字刻好,然后经过排版,印出了试题。
用的是活字印刷法。
不然光用雕版印刷怕是等到猴年马月也印不出几百份试题。
其实她来到大尚后,做的事真不少,但是影响力始终都局限于黑山村,或者说是临山县这方寸之力,新东西只能靠层层上报,再由京城向下一级一级推广。
究其原因,是因为媒体不发达,消息传播力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