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就已注定。或许他应该尝试自己选择线路,并尝试干预其他线路npc行进的方向,从而改变整个搜救队扫过的扇面范围。
而冷鸦有改变npc行进路线的方法吗?
有,那就是林大风交给他的信号箭。想到这里,冷鸦从空间中拿出信号箭:
银林信号箭任务物品
使用效果:召集伐木工人前来支援,召集有效范围与信号影响范围相关
影响范围:1公里(雾中影响范围减半
使用次数:3
描述:拔开底下的塞子,将之指向天空,接下来你需要做的就是等待
看着手中的信号箭,冷鸦又进入了思索。
这是一个限制使用次数的道具,也就是说他有3次机会改变伐木队npc的行动路径,而使用的关键就是影响范围。
1公里的常规范围,以及5公里的雾中影响范围,这里或许是一个暗示。
因为整个搜救时间被天气划分为二:从当下开始到浓雾散去时为第一个时间段,浓雾散去时到夜幕降临前为第二个时间段,也就是暗示使用者应考虑在哪个时段发射信号弹,可能对于扩大搜救面积最有效。
当然这里也有可能有另一个提示:
那就是伐木队长林大风在最初分配搜救队员时,是按照雾中视野范围划分的。
当浓雾散去太阳升起时,每个人的视野范围都会增加,如果搜救队员还按照最初的线路保持不变,势必会造成视野扫过范围的重叠,造成人员的浪费。
这样想来,别看这个任务描述只有短短几句,但实际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冷鸦需要在不知道每条线路行进位置的情况下,通过盲发信号箭尝试改变搜救队的线路。只有当搜救队扫过不重复的面积最大时,找到更多失踪人员的可能性才最大。
这需要冷鸦作一个有效率的线路规划,但结果仍有很大的运气成分。
因为冷鸦不知道哪一条线路上的搜救人员会因磨洋工而进度缓慢,这有可能导致冷鸦即使发出了信号箭也无人响应。
另外他也不知道受到信号箭影响的搜救人员,在前往指定地点,发现并无失踪人员后,会有何种反应。
如果他们按照新的路径方向向前进那最好,但如果他们呆呆地返回原地,并按照最初的方向前进,那结果恐怕适得其反。
再有,冷鸦也不知道今晚的集合点老旧哨站的具体位置。
因为搜救队员需要预留时间,才能在日落之前抵达林大风指定的集合点,这势必会导致后半程的搜寻路径不受冷鸦控制。
总的来说,任务给了冷鸦信号箭这样一个限定使用次数的物品。
他可以选择不使用,那么所有成员搜寻线路就按会照队长林大风最初安排的那样进行,搜寻范围从一开始就已注定;
他也可以选择使用,至于何时使用、何地使用、使用几次,势必造成搜寻面积的变化,结果是好是坏,冷鸦也无法预知。
当然使用之后,冷鸦被林大风以“滥用信号箭”为由判定任务失败,接受惩罚也不无可能。
但冷鸦却愿意作这个尝试。
因为如果只按雾中视野分配的线路行进,太阳出来后,如果搜救队员还不分散开来,改变搜救线路,是一定会造成搜救范围的大面积重叠,这样的结果,有心帮忙的搜救者与失踪者都不愿意看到。
既然已经决定使用信号箭来干预npc的搜索线路,冷鸦就不会再走原定的路线,他需要在浓雾散去之前,比伐木队的其他队员走得更远,发出的信号箭才有偏转他们原定线路的效果。
于是他打开记录仪,在地图页开始标注画下自己要走的线路,这是记录仪的内置功能,提高玩家野外探图的效率。
现在是早晨七点左右,距离六点左右的日落时间还有约11个小时。以每小时三公里的林间行进速度推算,老旧哨站应该是在距出发点3公里的某处,但准确位置不得而知。
于是冷鸦调整好记录仪地图的缩放比例,以搜救出发点为圆心,3公里等比例为半径,画出西南方向的弧线,并将林大风安排最外侧的两条线路延伸,与弧线相交呈一个扇面。
这个扇面是所有搜救队不磨洋工的情况下,能覆盖的最大理想搜救范围,当然现实进度肯定会比这个小得多。
冷鸦必须要在这个扇面之外施放信号箭,才能将其他搜救队员拉出原有的搜救线路。
但他不会瞬间移动,在吃下鱼干享有+1敏捷的加成下,大约每小时能在林间推进5公里。也就是说,在浓雾蔓延的五小时内,他会比一般的搜救队员多行进1公里。
林大风线路搜索扇面的角度大约是45度,冷鸦先做了一条将角度等分的辅助线。
随后以25公里的等比例长度在扇面上画了一个弧线,又在扇面边线上15公里处,以1公里等比例长度画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