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装备什么的基本上旗鼓相当,理论上应该策应蒙古铁骑发动攻势!
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着,骑在战马上的沙洲卫首领喃哥,朝着身边的安定卫首领思泰巴说道:“大汗那边已经跟明军开战,我们还要继续等阿速做出决定吗?”
安定卫首领思泰巴,其实认真来说并不是明朝册封的官员,他能成为首领的原因在于前任受册封的安定王桑哥病逝,留下幼子无法执掌卫事,于是乎身为叔父的思泰巴就成为了实际上的摄政王。
但没有明国的册封,得不到安定王的头衔,权力来源就始终名不正言不顺。既然明国那边遵循礼法,不愿意承认自己这个叔父安定卫首领的身份,那么思泰巴就只好找也先册封来获得法统权。
毕竟不管怎么说,安定卫依旧是蒙古族群中的一员,也先称汗后就拥有了蒙古大汗的法统,能册封诸王万户。
“阿速如果不想让族人永远沦为汉人的奴仆,那他就必然会做出抉择。”
思泰巴信心满满的回了一句,他与阿速的交情不算浅,知道对方心中虽然有对于明国的忠诚,但是没有忘记自己的根在哪里。
明国这一次西征,很明显要的不仅仅是一个名义上的册封,他们是打算如同征服漠南蒙古那样,把整个关西七卫乃至于西域的东察合台汗国给吞并,光复属于他们的汉唐荣耀。
但问题是,汉唐荣耀是建立在匈奴跟突厥的血泪史上面,蒙古人身为北方游牧民族的后裔,难道要重走一回先辈们的旧路吗?
没有谁想要成为异族的奴仆,阿速身为一名蒙古部落的首领,那么就必须保证族人的生存与自由!
果然就在思泰巴话音落下的瞬间,对峙的赤斤蒙古卫阵营中,升起了一面大纛。这就如同中原王朝的旌旗一样,象征着蒙古勇士的精神旗帜,也被称之为“九斿白纛”。
传说这面旗帜是长生天赐给成吉思汗的战矛,加上白色的马鬃作为垂缨之后,就逐渐演变成为了蒙古军队的战旗。
现在这一面“九斿白纛”的出现,表明赤斤蒙古首领阿速,依旧选择为蒙古而战!
“儿郎们出发,杀向明军!”
得到了号令的沙洲卫跟安定卫兵马,仿佛脱缰的野马一样奔赴向了明军的侧翼。与此同时完成了改弦易帜的赤斤蒙古卫,犹如波涛汹涌的潮水合流一般,同样举刀杀向了明军。
坐在战马上的赤斤蒙古卫首领阿速见到这一幕,脸上的神情非常复杂,甚至是充斥着一缕痛苦。要知道历史上面他们始终效忠于大明,直至成化十九年蒙古野也克力部攻克卫城,整个部落只剩下一千余人迁往了大明肃州南山。
从这以后,整个河西七卫全面沦陷,成为了史书上的一个名词。
但是在这个时代,明朝在土木堡之后做到了东山再起,不再是那个守成有余,进攻不足的衰落王朝。就算阿速心中再如何忠诚大明,他也知道自己始终是个蒙古异族,在传统儒家的观念里面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可要是让整个赤斤蒙古卫汉化,那么就等同于背叛了长天生,阿速同样做不到。
自古忠孝难两全,不想全面被明国吞并,并且作为仆从军跟同族同室操戈,那么只有背叛大明一条路可走。如果忠国公石亨的西征失败了,那么整个西北的局面将得以维持,阿速不建议赤斤蒙古依旧接受大明的册封。
战场那边石亨跟蒙古兵马杀的难解难分,双方都没有把对方快速置于死地的绝对实力。可就在这个时候,都督同知石冲策马冲到了石亨的旁边,朝他大声喊道:“叔父,赤斤蒙古卫反了!”
此时的石亨正杀的起劲,一刀把眼前的蒙古骑兵给斩于马下,压根就没听清楚堂侄石冲说了些什么。相反还用着兴奋的语气说道:“冲儿,跟随叔父杀出一条血路,酋首也先就在前方。”
“拿下他的人头,本公就能裂土封王!”靈魊尛説
石亨从来没有忘记过沉忆辰对自己承诺,同时他也相信沉忆辰不会食言。天圣汗也先就是蒙古汗国维系的关键,他只要一死,再加上忽必烈一脉的黄金家族血脉被赶尽杀绝,整个鞑虏部族必将陷入大乱。
到时候可能就不止是西征那么简单,大明将顺势发起北伐,目标从光复汉唐,将改为远迈汉唐!
发现石亨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石冲只能满脸焦急的扯开嗓子喊道:“叔父,赤斤蒙古这群叛徒反了!”
听到这句话,石亨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下来,同时他身边的大明将士更是感到震惊无比。赤斤蒙古卫可是被安排防守侧翼,要是他们反了的话,那么就等同于大明兵马腹背受敌。
并且本来是五万对五万势均力敌,转瞬间就将演变成五万对八万。
对方是天圣汗也先亲率的鞑虏精锐,腹背受敌的情况下想要以少敌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况河西走廊从名字上都能看出来地形狭窄,一旦战事不利撤退都十分苦难。
“非我族类,其心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