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兄,把身家性命赌在对沈忆宸的信任上。
就算自己豁出去这条命,至少能救更多弟兄的命。
“卑职举报福州中卫指挥使窦毅中饱私囊,克扣卫所将士军饷,很多弟兄家中已经揭不开锅。”
“并且窦毅贪功冒进,导致福州三卫数次出击死伤惨重,还缺少药草得不到医治,只能在这窝棚中含恨等死!”
“如果不是考虑到家中还有高堂妻儿,吾等弟兄说不定早就反了!”
本来孟大举报福州中卫指挥使窦毅,站在门口的冯正等卫所军官,心里面还算有点准备。
毕竟卫指挥使窦毅这大半年平叛下来,简直是搞的天怒人怨,如果不是他搭上了福建右布政使宋彰的线,一同给京师的王振送了钱,恐怕早就被人上疏弹劾。
可偏偏孟大最后多了一句嘴!
不管你是处于愤怒也好,口不择言发泄也罢,哪有在朝廷“钦差”面前,公然宣称要反的?
这句话出来,让冯正脸色瞬间变了,沈忆宸万一要追究福州三卫谋逆之心。那接下来的平叛对象,就不仅仅是福建贼军,还有这群卫所军士!
孟大虽然没什么文化,但还不至于愚笨,激动之下话说出口后,他也意识到问题严重性。
谋逆之言不是小事,孟大立马下跪向沈忆宸认错道:“卑职失言,还请提督恕罪!”
不仅仅是孟大下跪认错,帐篷门口的福州三卫士兵,也纷纷帮着求情道:“提督,我们弟兄绝无反意,孟把总他说错了!”
“孟把总向来口无遮拦,提督莫往心里去!”
“小的求提督饶过孟把总这回!”
听着这铺天盖地的求情声,沈忆宸把目光放在了孟大身上。能看出来此人在军中威望不错,能获得众袍泽的信任跟支持。
“起来吧,你们没错。”
沈忆宸平静的回了一句,丝毫没有把谋逆之言给当回事。
没错?
这都没错吗?
听到沈忆宸这句话,很多人都有些不相信自己耳朵,换做福建布政司任何一名文官,恐怕孟大得当场被拿下。
沈提督居然说没错?
“朝廷不公,上官不公,待遇不公,错的为何是你们?”
“冯佥事,卫指挥使窦毅何在,带本官过去!”
想要让福建三卫将士重振士气,彻底信服,光靠着立功声望是不够的,还得做到赏罚分明。
窦毅既然是罪魁祸首,那就要承担起应有的惩罚,付出应有的代价。
立威,不仅仅只有欺压一条路,还有心悦臣服!
“提督,要不借一步说话?”
冯正已经看出来沈忆宸准备问罪窦毅,可对方不知道的是,指挥使背后的大靠山是王振。
这就是为什么,一路下来各路人马面对询问都支支吾吾,没有一个人敢挑明真相,还得靠底层的孟大豁出性命举报。王振权倾朝野的威势,已经不止于京师,地方官府卫所同样惧怕颇深。
“冯佥事,如今你受本官节制,当知道什么叫做军令如山!”
“讨价还价这种事情,本官不希望再出现了!”
后世有一句名言,叫做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这句话放在明朝依旧适用。
前面冯正各种避而不谈,沈忆宸都没有拿出上官身份强迫他。但现在情况不同,当着福州三卫将士的面,要是做不到言而有信的话,来日如何领军!
立信,便是督军之本。
看到沈忆宸忍耐已经到了极限,可这一次冯正没有退缩,他咬牙走到对方面前,低声告诫道:“提督,窦指挥使背后是王公公!”
虽然冯正自认担不起尽忠职守四个字,但他始终认为自己没堕落到同流合污的地步。沈忆宸是个好官,他的到来不说能改变大局,至少能保证福州三卫的弟兄们,多了几分活下去的希望。
正因如此,冯正不希望沈忆宸去得罪窦毅背后的王振。等朝廷派下一个提督军务的大臣过来,大概率是不如沈忆宸。
明白了冯正阻拦的原因,沈忆宸脸色缓和了许多,至少可以证明一点,这个卫指挥佥事不是王振的人。
“无妨,你带路便是!”
沈忆宸仿佛没听到“王公公”三字一样,依旧让冯正带路。
“末将遵命!”
该劝阻的都做了,冯正认为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既然沈忆宸无惧王振执意要拿卫指挥使窦毅问罪,那便只能由他去!
很快冯正转身前面带路,沈忆宸跟在他的身后,围堵在帐篷门口的福州三卫将士,自动往着两旁退让留出一条道来。
而且随着声势越来越大,吸引过来的卫所军户,远不止开始的那上百人。沈忆宸穿行在两道密密麻麻的人墙中,无数张形形色色的脸庞打量着他,眼神中充满了期待。
“状元公,为我们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