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色 字色 字号
5. 安乐山庄
顿了顿,他又道:“先生是文教坊的人吧。”
书生面上一喜,颔首道:“小可正是,小可姓姜名书,正是岭南文教坊的一名学生。”
如果说门派是武人修炼的场所,那文教坊便是文人梦寐以求的宝地。第一个文教坊设立在几百年前,已经无法考究,反正在贺兰今三百年前修炼的时候,就已听说过。多年来日益发展,招揽天下文人墨客,渐渐设遍各处。
文教坊的最高管理者被称作院长,各地文教坊互不干涉,各自为政。文人入文教坊学习,提升能力,打响声誉。文教坊亦依靠学生,学生好,它的名头就响,久而久之,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因此为了自家文教坊的发展,各个院长也是竭尽全力,招揽人才。
而姜书,显然就是岭南文教坊的人才。
杜沾衣在他准备开口之前,打断了他,莞尔道:“先生千里迢迢来看我,我感激不尽。只是接下来的话,就不必多说了。先生也知道的,我杜沾衣,此生不入文教坊,只想做一个闲散文人。”
姜书道:“杜先生?”
杜沾衣笼袖,道:“先生若还想领略一下这西南风光,尽可游玩。只是我也是初来此地,不甚了解,就不好陪着先生了,免得打扰了先生的雅兴。”
姜书神色犹豫了几下,道:“小可资质平平,没能收到安乐山庄的请帖,不能陪先生一起去。只是小可此次前来,并非全是为了自己,先生一身才华,不能付之东流。岭南文教坊虽不大,但历史悠久,里面也有不少有名的前辈,先生在那,更能施展自己的抱负。”
杜沾衣闻言,“哈哈”笑了两声,他声音清亮,却带着些许慵懒,边笑边道:“我哪有什么抱负,我这人,生来闲散,无拘无束,如今最好,枉负了先生一片好心。”
姜书还欲再说,但不知如何开口。杜沾衣悠哉悠哉喝着茶。贺兰今品着酒,边听这边,边听外面的人谈话,渐渐也搞明白了这安乐山庄是怎么回事。
原来明月阁沈家有二子,长子沈常安,次子沈长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