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助防守中,也早已疲惫不堪,身心俱疲。
联军那如潮水般的强大攻势却丝毫没有减弱的迹象,天津城就像狂风暴雨中的一叶扁舟,摇摇欲坠,随时都有可能被无情的战火吞噬,陷入沦陷的绝境。
就在这万分危急的关键时刻,林羽和陈天华当机立断,决定召开一场紧急会议,商讨破敌之策。
他们迅速召集了城中的将领们以及百姓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商议如何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守住天津城,守护大家共同的家园。
众人的目光中虽透着疲惫与焦虑,但仍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一场关乎天津城生死存亡的商讨,在这紧张的氛围中拉开了帷幕。
“今吾军兵力衰微,弹药几近告罄,然敌军攻势却愈发凌厉。诸位有何良策,不妨直言。”
林羽面色凝重,率先开口。
一名将领皱着眉头说:
“将军,末将以为,可向周边清军求援。说不定彼等能拨兵来援,解吾等燃眉之急。”
陈天华摇头道:
“周边清军,多已自身难保,自顾不暇。即便遣使求援,恐远水难救近火,缓不济急。且诸多清军畏敌如虎,纵接求援之信,亦未必肯发一兵一卒前来驰援。”
这时,一名百姓代表站起来说:
“将军!吾等百姓,愿与守军将士并肩而战,同仇敌忾。哪怕战至最后一人,流尽最后一滴血,亦绝不弃城而降,定与天津城共存亡!”
百姓们纷纷附和,表达与天津城共存亡的决心。
林羽看着这些坚定的面孔,心中涌起暖流:
“乡亲们此份赤诚之心,吾深感肺腑,铭记于心。然吾等绝不能让诸位枉自赴死,做无谓牺牲。当务之急,需得集思广益,谋出一切实可行之策,既能保天津城不失,又能最大程度减少伤亡。”
就在众人沉思时,一名士兵突然冲进营帐,兴奋地喊道:
“将军,大喜讯!京师拨来的援军已星夜兼程,距天津城近矣!”
众人闻言,顿时欢呼起来。
林羽激动地站起身,问道:
“此消息确凿乎?援军数目几何?”
士兵回答:
“回禀将军,千真万确!援军足有五千之众,由聂士成将军亲自统领。彼等已在城外二十里处安营扎寨,不出意外,明日便可抵达天津城。”
林羽与陈天华听闻此讯,不禁对视一眼,刹那间,二人眼中仿佛燃起两簇炽热火焰,那是抑制不住的喜悦与希望。
聂士成将军,威名远扬,乃大清军中赫赫有名的战将,其麾下所率之师,皆历经严苛操练,作战勇猛,战斗力非凡。
此刻听闻聂将军亲率援军赶来,恰似在这如晦的战局中,陡然出现一道划破阴霾的曙光。
林羽二人心中笃定,有此援军相助,天津城当前岌岌可危的局势,必将迎来转机,扭转乾坤。
林羽兴奋地说:
“太妙矣!天华,速传令全军,抖擞精神,再坚守一日。待聂将军援军一至,吾等便内外夹击,予那联军雷霆一击!”
士兵与百姓听闻援军指日将至,恰似久旱逢甘霖,士气瞬间大振,原本疲惫不堪的身躯仿佛重新注入了无尽的力量。
他们的眼神中再度燃起炽热的光芒,一扫之前的阴霾与疲惫。
众人抖擞精神,重新握紧手中的武器,以更加坚定的姿态登上城墙,继续坚守。
每一个人都怀着满心的期待,目光紧紧锁定在远方,静静等待着援军的身影,犹如在黑暗中盼望着黎明曙光的降临,只待与援军会合,一同给予联军迎头痛击。
第二天清晨,阳光洒在天津城墙上,守军和百姓翘首以盼。
终于,远处地平线上出现一支浩浩荡荡的军队,旗帜飘扬,正是聂士成将军率领的援军。
“援军来啦!援军来啦!”
当得知援军即将抵达的消息,士兵们与百姓们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瞬间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般的欢呼。
他们兴奋地挥舞着手中的武器,脸上洋溢着劫后余生般的喜悦,仿佛此刻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那此起彼伏的欢呼声,直冲云霄,仿佛要将笼罩在天津城上空多日的阴霾统统驱散。
林羽与陈天华相视一眼,眼神中满是振奋与感激。
他们即刻率领一众士兵,快步出城,前去迎接援军。
远远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