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子扶枭杀兄弟姐妹二十一人,奏请扶桑帝,继承穷奇王王爵。头一个送去慰问信+祝贺函的,就是朱雀王扶契。朱雀王扶契、穷奇王扶泽、西岐帝扶桑,这三人都是上一代西岐帝扶煦的儿子,但恰恰这三人斗得最凶。朱雀王早就和侄儿扶枭暗中联络,可以说扶枭有今天,与朱雀王的扶持有很大关系。
在扶氏前后都有大敌的情况下,新一代穷奇王扶枭自然而然地向叔叔朱雀王投桃报李,一致对外。
在打下鹿口关后,江大川在西岐占据元宝郡、并荼郡、牙祁郡这三郡,地盘扩大,但他却在这一年深秋的时候谋划召集奉武宗六堂四军会议。之所以要进行这么大规模的议事,这是因为他自从入了西岐两年,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首先,从朱雀王这一方面来说,实事求是讲,朱雀王在奉武宗入西岐的时候,虽然重视,但并没有倾尽全力。比如从洗马关到麓水城,朱雀王虽然让他的七子扶雍出战,但显然不清楚奉武宗的战力,在洗马关仅仅布置了十五万,麓水城仅有扶雍的私军十万赤甲军。随着奉武宗的不断推进,朱雀王战略上的错误认知,让他尝到了苦果,继而长山城、白虎城、白山城先后丢失。
而对朱雀王影响最为深刻的一战,那就是小坝、落日城之战。小坝镇朱雀王带了二十多万军,还有一万白狼妖兵,硬是没有吃掉十万安北军;而落日城之战,守城士兵达到六十五万之众,依然被杀死三十二万、被俘虏达到二十万。
和落日城之战比起来,鹿口关、小敖关的战斗都算是小规模的了。
也就是在东鹿郡两关被夺后,朱雀王开始了一系列的调兵。
要知道朱雀王是西岐四王中最为强盛的,他手里仅仅是现役军队就达到了三百多万,且他治下十四郡,至今奉武宗也不过占据了三郡。
如今朱雀王主要依靠卓城、白鹿城,以及远在白山郡的白岭城。为了抵挡奉武宗的脚步,朱雀王在卓城放了七十万大军,在白鹿城现有四十万大军,而白岭城西南的永泰城、大昌城分别放了三十万、三十七万;也就是说,朱雀王仅仅在一线就放下了三个重型兵团,总兵力达到了一百七十七万。
其次,从西岐大的层面来说,四王之争在奉武宗进入之后就停了下来;这两年的时间内,西岐发生了重大变故。穷奇王死了,虽然江大川对穷奇王并没有抱有希望,但毕竟是江神通组织对抗日轮的人,江大川刚进入西岐的时候就准备和他暗中联系,引为后援。现在看,扶枭上位,这一计划泡汤。
还有一个最大的变故,那就是狼丛自西疆出兵。狼丛有五十万白狼妖兵,十万西疆兵,这六十万大军的战力不同凡响,他们在一个月之内攻克了烛龙王三郡。
奉武宗既要和朱雀王、穷奇王相争,又要和狼丛抢时间;随着奉武宗地盘的不断扩大,兵力越来越分散。
比如眼下,奉武宗拥有三郡之地,其实为了保护这三郡,兵力集中在西白山城、东白虎城、南两关,以及卓城对面的宋庄。这四地,白山城有黑骑十五万,白虎城有黑骑五万、黑甲五万,南两关有黑甲三万、虎贲五万、黑虎堂弟子一万,宋庄有黑骑十万、安北军十万。
也就是说,四军一堂总兵力只有五十四万;而他们面对的是卓城的七十万、白鹿城的四十万,还不包括白岭城附近的朱雀王部队。
兵力太少了,这也是奉武宗为什么占据白山城迟迟无法横扫白山郡的原因,就是打下牙祁郡,也是让黑虎堂弟子走了二十多天的山路,从各驻军里挤出点兵力来,夺下两关。
这么少的兵力,要面对西岐这么大的地方,奉武宗显然吃不消,更何况西岐的战力比燕齐要强得多;仅仅是落日城一战,奉武宗就损失了十七万人,以至于小半年没有发起过新的战役。
妄图以五十几万军队把西岐给占了,这是不大可能的。
为此,江大川曾亲自手书与元启密商,能否让中原各部派兵前来一同作战,比如调入元启部队、调入珈南国部队,甚至是把谈家军拉进来。但,元启的一句话,让他止住了这个念头。元启说,中原部队进去,会有猜忌之心。
江大川想了良久,觉得元启这话有道理。西岐这里,天高皇帝远,如果元启带大军进入,那珈南国肯定也想,谈家更是如此;各部之间就容易产生冲突。你奉武宗可以,大家都服你,你哪怕独自吞了西岐,人人都乐见其成;但,你赵帝可以啃一口,我昭阳帝也可以撕一块,本来和和美美的,就会产生隔阂、矛盾。更何况,无论是赵国、珈南国,还是越王、济王,经过连年大战,都需要一定时间的安稳,老百姓需要恢复生产。
元启认为,凭奉武宗当前的兵力,妄图彻底攻占西岐,那是不可能的,最起码军队要达到百万,而且要再有百万的后备军队。
这个道理江大川懂,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