炬,审视着每一位士兵。他注意到,有的士兵眼中闪烁着紧张的光芒,有的则满是兴奋与期待。
“将士们!”岳飞的声音洪亮而激昂,“如今,北燕国与游牧部落联合来犯,妄图侵占我们的家园,践踏我们的土地,欺凌我们的百姓。我们身为大楚的军人,保家卫国是我们的神圣使命!我们身后,是无数的父老乡亲,是我们深爱的大楚山河。我们绝不能让敌人的阴谋得逞!今日,我们出征边关,要用我们的热血和生命,扞卫大楚的尊严!你们可有信心?”
“有!有!有!”士兵们的回应如雷鸣般响彻云霄,士气高涨到了极点。
随后,岳飞开始对军队进行战略部署。他深知敌军以骑兵为主,机动性强,擅长突袭和长途奔袭。而大楚军队虽然在兵力和装备上不落下风,但在骑兵的灵活性上稍逊一筹。于是,他决定采取稳扎稳打的策略,先稳固防线,再寻找战机。
岳飞命令先锋部队率先出发,日夜兼程赶往边关,加强边境的防御工事。他们在重要的关隘、要道上,修筑起坚固的城墙、堡垒,挖掘深沟,设置拒马等障碍物,以阻挡敌军骑兵的冲击。在修筑城墙时,士兵们分工明确,有的负责搬运石块,有的负责搅拌泥浆,有的则负责砌墙。他们日夜劳作,只为能尽快完成工事,抵御敌军。同时,岳飞还派遣了大量的斥候,深入敌军后方,刺探情报,密切关注敌军的动向。这些斥候们乔装打扮成普通牧民或商贩,小心翼翼地穿梭在敌军营地周围,将敌军的兵力部署、行军路线等重要情报一一传回。
在行军途中,岳飞时刻关注着士兵们的状态。他与士兵们同甘共苦,亲自巡视营地,关心士兵们的饮食、住宿。每至营地休息时,他都会走进士兵中间,询问他们是否吃得饱、睡得暖。他还时常给士兵们讲述战斗的技巧和经验,鼓舞他们的士气。他会分享自己曾经以少胜多的战役,告诉士兵们只要团结一致、运用智慧,就能战胜强大的敌人。在岳飞的带领下,三十万大军纪律严明,行军有序,宛如一条钢铁洪流,向着北方边关滚滚而去。
当大军抵达边关时,边关的形势已经十分严峻。北燕联军的前锋部队已经开始对边境的城镇进行试探性攻击,烽火连天,百姓们哭声震天。城镇中的房屋被战火摧毁,百姓们流离失所,纷纷逃往后方。岳飞站在城墙上,望着城外密密麻麻的敌军营帐,心中没有丝毫畏惧,反而涌起一股强烈的斗志。
“传令下去,全军严守城池,不得擅自出战。等待本帅的命令!”岳飞对麾下将领们说道。
随后的日子里,北燕联军不断发起进攻。他们的骑兵如潮水般一次次冲向大楚的防线,但都被大楚军队凭借坚固的工事和顽强的抵抗击退。战场上,喊杀声、兵器碰撞声、战马嘶鸣声交织在一起,硝烟弥漫,血腥之气弥漫在空气中。北燕联军的骑兵们挥舞着长刀,试图冲破大楚的防线,但大楚士兵们用盾牌组成坚固的防线,长枪从盾牌缝隙中刺出,让敌军无法靠近。
岳飞在城墙上仔细观察着敌军的进攻方式和弱点。他发现,北燕联军虽然来势汹汹,但在连续的进攻中,已经出现了疲惫和兵力分散的迹象。而且,他们的后勤补给线拉得过长,存在着巨大的隐患。经过几天的观察,他发现敌军的粮草辎重营地位于后方一处山谷中,防守相对薄弱,且运输路线单一。
经过深思熟虑,岳飞决定抓住时机,发动反击。他召集了麾下的将领,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他命令一部分军队继续坚守城池,吸引敌军的注意力;同时,挑选了一支精锐的骑兵部队,由他亲自率领,趁着夜色,绕道敌军后方,袭击他们的粮草辎重营地。他挑选的这支骑兵,皆是军中骑术精湛、武艺高强之人,他们配备了轻便的武器和充足的箭矢,为此次突袭做好了充分准备。
深夜,月色如水。岳飞率领着精锐骑兵,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城池。他们沿着山间小道,快速行军,马蹄声被厚厚的草丛掩盖。一路上,士兵们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时刻留意着周围的动静。经过几个时辰的急行军,他们终于抵达了敌军的粮草营地。此时,敌军营地中戒备松懈,士兵们大多已经入睡。营地周围只有少数几个哨兵在打着哈欠巡逻,完全没有察觉到危险的临近。
“杀!”岳飞一声令下,骑兵们如猛虎下山般冲入敌军营地。瞬间,火光冲天,喊杀声四起。敌军士兵从睡梦中惊醒,惊慌失措,四处逃窜。岳飞身先士卒,挥舞着长枪,在敌群中左冲右突,无人能挡。他的长枪舞动起来,如蛟龙出海,所到之处,敌军纷纷倒下。大楚骑兵们在岳飞的带领下,奋勇杀敌,将敌军的粮草辎重付之一炬。火势迅速蔓延,照亮了整个山谷,滚滚浓烟直冲云霄。
当北燕联军的前线部队得知后方粮草营地被袭的消息后,顿时军心大乱。士兵们开始惶恐不安,士气一落千丈。岳飞趁机命令城中的守军打开城门,全线出击。大楚军队如排山倒海般冲向敌军,与北燕联军展开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