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也不够有效,但它是最为稳妥的方案,且能对袁绍造成最大的困扰。然而,即便如此,他与其他人一样,心中怀有私欲,渴望撤退以保存实力。此外,他还想借机前往南常山,探寻那位传说中的英俊男子。当然,他并不知道公孙瓒已派文泽送信,却不幸被袁绍俘获。因此,张嵩认为救援公孙瓒的任务或许比历史上更为可行,毕竟易经城内有三万军队,粮食和物资也足够支撑。
张嵩提议:“我们是否可以做出一些让步?”
并非张嵩不愿寻找赵云,实在是救援公孙瓒的任务更为紧迫。如今,他目睹了张燕的军队,对黑山军的实力产生了怀疑。在容成,街道上已鲜见女性身影,城外的农妇纷纷躲入地窖以避战乱。即便如此,每日仍有妇女从黑山军营地逃出,衣衫褴褛,惊恐尖叫。如此军纪混乱的队伍,如何能指望其拥有强大的战斗力?
庞统提醒道:“是否作出让步并不关键,关键在于张燕能否战胜袁绍?如果他能够击败袁绍,届时我们带头冲锋,问题不大。但若他的士兵实力不济,无法跟进怎么办?若袁绍运用武昌骑兵截断我们的退路,又将如何?”张嵩点头认同,未再言语。庞统的话深入人心,他并不畏惧冲锋在前,但担忧黑山军跟不上步伐,导致自己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进入主帐后,他们彼此寒暄了几句,发现所有人都已到齐。随后,公孙续开启了讨论,但僵局依旧。张嵩已然退出,帐内只剩下公孙续和张燕之间的激烈争论。一个主张正面迎击袁绍,另一个则提议逐步推进,两种策略各有其优点,但争论的核心并不在此。关键在于,若遵循张燕的计划却遭遇失败,后果将是灾难性的。张燕可以抽身离去,但公孙续又将依赖何人?而若成功,胜利的荣光将属于黄巾军,未来公孙续可能会面临公孙尚的挑战。
正当张嵩以为讨论将再次无果而终之际,一名衣衫褴褛的士兵慌张地冲进帐篷,高声报告:“少将军,大事不好了!”
“你为何如此慌张?”公孙续厉声质问,尽管他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速了。
张嵩与庞统彼此交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庞统沉声道:“看来我们终于将迎来一个结果了。”
士兵急促地报告:“今晨,将军出乎意料地从易经城出击,却遭到了袁绍的埋伏并遭遇挫败。尽管将军已经撤回城中,但易经城已告失守。”
“啊!”
帐内的几人惊呼声此起彼伏,纷纷站立起来。
“救援部队已经抵达!我父亲为何不等我们进城便匆忙出击?”
公孙续脸色惨白,起身时身体摇摇欲坠。多亏了他的亲兵及时搀扶,否则他恐怕当场就会摔倒。在公孙续的意识中,易经城坚固如初,救援部队已然到达,他父亲实在不必如此急于行动!
张燕和其他人同样目瞪口呆,不久前还在与张方和白平商讨如何在对张嵩的战斗中取得优势的公孙尚,此刻面色苍白,牙齿筛糠。
张嵩也蹦了起来,激动得几乎要抓住那名士兵询问消息的真实性。难怪张嵩会如此激动,这消息实在是太过突然。
士兵显然被吓得不清,面对公孙续的质问,他结结巴巴地报告:“今晨,我军的侦察兵秘密侦查了易经城外,发现袁绍部队有异常活动,因此我们派人进行跟踪。结果,我们目睹了袁绍的伏兵在田野中点燃火把。随后,将军领兵出击,却遭遇了 ,被迫撤退。袁绍的精锐部队紧随其后,头顶着盾牌,攻破了易经城的北门!我被命令火速回报。详细的军情将由其他将领随后送达。”
公孙续沮丧地坐下,眼神空洞地下达命令:“召集部队!我要前往易经城援救我父亲!”
公孙续的亲兵们接收到了命令,表情严肃地退出帐外。
张燕反应敏捷,冲着他的儿子张方疾呼:“益政,立即召集容城的部队,如果半小时内不能出发,你就准备以头颅来见我!”
张方起初一愣,心中暗忖:“头?头你妹!老东西,你不想抱孙子了吗?”随即他意识到自己有一个小时的时间,绰绰有余。这个命令虽然听起来威风,但实际上并未给他带来太大压力。张方做了一个夸张的敬礼姿势,回答说:“父亲,请放心。如果我在半小时内不能准备好部队,你……”
话未说完,张燕便一脚将他踢了出去。张方所剩无几的话语,随着他跑出去召集部队,被风吹散了。
随后,张燕转向白平,下达了新的命令,让他向北方新城的指挥官发送指令,从侧翼对莫县发起佯攻,以分散袁绍的注意力。莫县位于易经城南,是袁绍囤积粮食和物资的重要地点。安排妥当后,张燕又命令固安的指挥官率领部队南下,支援容城的守军。
不可否认,尽管张燕在之前的争论中显得有些固执,但在制定策略时他表现出了足